广西秋江史前墓地试析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_w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广西地区少有史前墓地个案研究的现状,本文尝试对横县秋江墓地进行系统分析,以期抛砖引玉,获得教益。秋江墓地是桂南新石器时代中期贝丘遗址的代表性遗存,与顶蛳山遗址二、三期年代相当,文化内涵相近。做好秋江墓地的分析,将对顶蛳山墓地的研究起到一定参考作用。本文主要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探讨秋江墓地的墓葬相对早晚年代、墓地年代,讨论墓地空间布局及其反映的社会背景:1.根据广西地区的坑葬传统、秋江墓地葬式特征及田野迹象,提出秋江墓地中的墓葬并非“随意弃尸”,其“平地掩埋”的推断也有斟酌余地,不能排除存在墓坑的可能。2.分析T3中的上下两层人骨叠压现象,考察上层墓葬与下层墓葬之间的随葬品组合差异,提出上下两层墓葬当分属早晚两个不同的时段;又根据T1墓葬的随葬品伴出情况,推测它们与T3下层的墓葬年代相当。秋江墓地可划分为早晚两段,1段时期,单随葬一枚细石片器的B类墓比重高达81.8%;2段时期,随葬品数量、类别均有所增加,组合多样化,B类墓的比重锐减至16.7%。通过对出土遗物的分析,推定秋江墓地的年代为距今8000-7000年。3.分析墓葬在墓地中的空间位置、布局规律,对各段的墓葬进行初步分组,归纳墓葬的分布特征及各时段的整体布局:1段时期,男女对葬墓符合“男西女东”的分布态势、整个墓区体现出“聚葬”的分布特征、南北向墓犬牙交错;2段墓葬的整体布局出现了明显变化,男女对葬墓出现“女西男东”迹象、墓列安葬代替了聚葬、开辟二次葬的专属墓区。4.提出秋江墓地存在呈水平直线的“肢解葬带”以及蹲踞葬墓居于墓地边缘的现象,根据对已有肢解葬意义阐释的再分析、“肢解葬带”所体现的特殊规划、在秋江墓地及其它墓地所体现出来的共同的10%左右的稳定比率,以及肢解葬的葬式特征,提出秋江墓地的肢解葬可能为一种祭仪;根据蹲踞葬及相关出土遗物与桂东北遗存的比对,推测蹲踞葬墓主的身份、社会地位及迁徙源地。5.对墓地进行人口、性别分析,讨论了墓地所体现的社会组织的演变及反映的社会状况。
其他文献
钢纤维钢筋混凝土能明显改善混凝土的抗拉、抗折、抗裂及冲击韧性 ,在京珠高速公路 3座特大桥的桥面铺装中已被采用 ,运营半年后不仅桥面外观良好而且行车舒适 ,文中仅对其配
教育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教育制度的变迁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是历史人文地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清代教育政策的变迁可以
本研究从设计多种诱导条件出发,探索建立稳定的柴胡毛状根诱导体系。发根农杆菌A4侵染北柴胡无菌苗叶基部,共培养3天后,转入抑菌培养,10天开始出现毛状根,经4~5周培养,转为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