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日本血吸虫病是日本血吸虫引起的一种以肠-肝脏损害为主的免疫性疾病,是流行我国乃至其他亚洲国家并严重威胁流行区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血吸虫感染后产生的虫卵沉积在肝脏的微血管,诱导强烈的肉芽肿反应和其后的纤维化。研究证实,日本血吸虫感染后早期诱导Thl型细胞因子反应,随后的肝纤维化是由于慢性期Th2型细胞因子(例如,IL-13, IL-4)优势应答所致。Thl型应答促进炎症反应,促进了细胞凋亡;而Th2型应答促进肉芽肿形成,胶原蛋白的合成和基质重塑。弓形虫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的病原体,世界人口大约三分之一的人类感染。欧洲和北美大多数弓形虫分离株都属于三个不同的克隆谱系,即Ⅰ型,Ⅱ型和Ⅲ型虫株。这些不同毒力的虫株在小鼠和人类引起不同的免疫应答和不同的感染结局,导致迥异的疾病转归。小鼠感染弓形虫后,即刻诱导较为强力的固有免疫,并启动机体处于持续的Thl免疫应答。有研究表明,感染血吸虫之前给小鼠IL-12免疫的刺激,可以使机体免疫向Thl调节并且可以降低肝脏肉芽肿大小和纤维化面积。本研究依据弓形虫感染和日本血吸虫感染不同感染时相诱导机体相反的免疫应答,并利用了type II型弓形虫特有的多态性GRA15Ⅱ诱导的M1/Th1极化,试图在体内干预血吸虫肝脏纤维化的进程和程度,同时为研究宿主-寄生虫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目的:观察Ⅱ型弓形虫和日本血吸虫重叠感染对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探讨弓形虫感染诱导的Th1型应答的抗感染免疫对血吸虫感染致小鼠肝脏纤维化的调节抑制作用。方法:建立BALB/c小鼠重叠感染模型:①预先感染血吸虫组(模型Ⅰ组),共分为4组:11为预先感染尾蚴42 d后包囊灌胃建立双重感染,12为预先感染尾蚴56 d后包囊灌胃,13为仅感染血吸虫尾蚴,14为正常对照;②预先感染PRU株弓形虫组(模型Ⅱ组):Ⅱ1为口服包囊后35d感染尾蚴,112为仅感染血吸虫尾蚴,113为正常对照组。取上述小鼠血液及肝脏,HE和MassOn胶原纤维染色法观察肝脏虫卵肉芽肿大小和肝脏肝纤维化面积;检测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和肝脏羟脯氨酸(HYP)含量,比较各干预模型纤维化是否存在组间差异。结果:(1)模型Ⅰ感染的小鼠,双重感染加重了小鼠的死亡率;模型Ⅱ组感染的小鼠,双重感染的小鼠对小鼠的死亡率未见有影响。(2)模型Ⅰ组小鼠肝脏病理及纤维化指标检测与相应对照组未见显著差异,HE染色显示肉芽肿大小未见统计学意义(P>0.01):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三组小鼠之间纤维化面积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1)。(3)模型Ⅱ组动物血清HA和肝脏HYP水平显著低于相应对照组(P<0.001),肝脏虫卵肉芽肿大小和纤维化面积均显著减小(P<0.001)。结论:预先感染Ⅱ型弓形虫可能诱导机体的Thl型应答的偏移,在此微环境下可抑制调控血吸虫肝脏纤维化状态的Th2应答,从而延缓和减弱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