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随着肥胖及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全球流行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目前已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及许多亚洲国家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与地区、年龄、种族、性别、饮食、运动、职业等均有差异性。NAFLD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存在多个假说,其中"二次打击"被普遍认同。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为引起第一次打击的主要环节,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损伤、慢性炎症等促成对肝脏的第二次打击,长期、反复的氧化损伤、慢性炎作用诱发病情发展,可由单纯性脂肪肝发展至脂肪性肝炎,重者进展为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肝细胞肝癌。目前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显示NAFLD患者随着病情轻重出现相应生化指标的改变,通过应用现代检验技术更深入地检测如炎症因子等可客观了解患病机体内部病理状态。中医辨证结合NAFLD实验室相关指标,对运用中医治疗NAFLD的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价值。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体检群体中筛查NAFLD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检测不同证型患者生化指标及hs-CRP水平,以进一步探究其与不同证型的相关性,为临床上判断疾病预后及为患者的健康教育提供客观化依据。研究方法:收集中日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从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诊断为NAFLD的患者88例,并设立健康对照组30例。进行问卷调查,全面收集相关资料。参考相关指南及标准,将病例组分为痰瘀互结证组,共16例;痰湿内阻证组,共20例;湿热内蕴证组,共44例;脾虚湿滞证组,共8例;健康组设为E组,共30例。采用卡方检验方法了解疾病组与健康组年龄、性别构成情况,以及分析不同证型血糖、血脂异常者差异比较;将计量指标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多个样本均数进行比较。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则使用非参数检验对中位数进行比较分析。通用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研究各指标在不同组中的异常率,及组间比较有无差异。结果:(1)病例组中男性54例(61.36%),女性34例(38.64%),男女比例为1.59:1。病例组平均42.26 ± 11.29岁;健康对照组男性19例(63.33%),女性 11 例(36.67%),男女比例为 1.73:1,平均 41.77±10.87岁。(2)不同证型组与血糖的关系:GLU异常占总例数的21.8%。GLU异常率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痰湿内阻证>脾虚湿滞证。(3)不同证型组与血脂的关系:CHO异常者占总人数的37.5%,TG异常者占总人数的38.6%,HDL-C异常者占总人数的23%,LDL-C异常者占总人数的20.7%。CHO异常率为:痰湿内阻证>脾虚湿滞证>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组间异常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1);TG异常率为:痰湿内阻证>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脾虚湿滞证;组间异常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HDL-C异常率为: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痰湿内阻证>脾虚湿滞证,组间异常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LDL-C异常率为:痰瘀互结证>痰湿内阻证>湿热内蕴证>脾虚湿滞证,组间异常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5)。TG数值组间比较示:痰瘀互结证、痰湿内阻证、湿热内蕴证组与健康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1,P=0.000,P=0.000),痰湿内阻证、湿热内蕴证组与脾虚湿滞证组有统计学差异(P=0.049,P=0.018);(4)不同证型与hs-CRP的关系:hs-CRP数值组间比较示:痰瘀互结证组、湿热内蕴证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P=0.000)。结论:(1)本研究表明,NAFLD患者中医证型,以湿热内蕴证占多数,脾虚湿滞证最少。(2)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中血糖、血脂异常率较高,且慢性炎症较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