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和土壤中五种农药残留及消解动态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jing03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农副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其中果蔬的农药残留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所关注的焦点。每年由于蔬果中农药残量过高而造成急性中毒的事件屡见报端,严重影响了广大消费者的日常生活。目前,对于农副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定性定量技术已取得很大进步,主要的检测方法有色谱法、色质联用法、免疫分析法、生物传感法和速测法等等。本论文从实际情况出发,利用气相色谱仪器及气相色谱分析技术提供的有用信息,建立几种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论文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了农药残留的定义与危害,介绍了五种农药残留分析的前处理方法,如:液液萃取、固相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分子印迹技术等常见分析方法。同时,对近些年来常使用的农药检测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论文第二、三章的主要工作是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玉米中乙草胺、莠去津、2,4-滴丁酯残留,并研究61%乙·莠·滴丁酯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降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乙草胺、莠去津和2,4-滴丁酯的标准曲线线性良好,分别是r=0.999、r=0.992、r=0.998,在土壤中的LOQ分别为5μg/kg、10μg/kg、2μg/kg,在玉米中的LOQ分别为5μg/kg、10μg/kg、2μg/kg。同时,根据消解动态试验结果,乙草胺在哈尔滨点玉米植株和土壤中降解半衰期分别为5.70d和15.30d,在济南点玉米植株中未检测出残留;莠去津在哈尔滨点玉米植株和土壤中降解半衰期为5.98d和15.68d,在济南点玉米植株中未检测出残留;2,4-滴丁酯在哈尔滨点土壤中降解半衰期为29.0d。论文第四章的主要工作是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小麦中的丙草胺残留,并研究60%丙草·异丙可湿性粉剂在土壤和小麦植株中的降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丙草胺的标准曲线线性良好,r=0.9998,在土壤、小麦、植株中的LOQ分别为:土壤5μg/kg,小麦5μg/kg,植株10μg/kg。同时,根据消解动态试验结果,丙草胺在土壤和小麦植株中消解半衰期分别为8.3~14d和1.5~3.1d。论文第五章的主要工作是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葡萄中的克菌丹残留,并研究美派安50%可湿性粉剂在土壤和葡萄中的降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克菌丹的标准曲线线性良好,r=0.9998,在土壤、葡萄中的LOQ分别为:土壤10μg/kg,葡萄10μg/kg。同时,根据消解动态试验结果,克菌丹在土壤和葡萄中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0-6.3d和2.7~5.8d。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2518A/G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基因Pro198Leu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及其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方法】采用病
<正>选择一种学院化的历史画形式,但内容上却不涉及特殊的历史性主题,这其中似乎暗含着一种看似荒谬的悖论。此种历史画的方式暗示了一种特殊的类型学方法,从另一种角度来看,
植被在固定CO2释放O2和大气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区域和全球环境变化的主要反馈和调节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体现出生态服务价值。根据三江源区多
目的探究精细化管理+PDCA法在口腔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1~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我院口腔科治疗的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
为了找出蔚县烟草气候变化规律,以便为种植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利用1967~2013年蔚县气象站观测资料,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等统计方法分析影响烟草生长发育的
博尔赫斯是当代阿根廷文坛上集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于一身的重量级作家,其作品构思精巧、文笔洗炼,有深厚的文学和文化底蕴,一反西方传统风格,被奉为“供作家写作的作家”。
本文通过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上构建师生之间良好心理契约,并利用心理契约的独特作用,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护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对山西省8所高校保健体育课开展状况及体质弱势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剖析保健体育课现状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可行性改进建议,以期为山西省高校体质弱势学生
区域创新体系是一个由多要素构成的、促进区域创新活动的复杂系统。分析其结构及要素间的作用机制对于构建、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区域创新体系的系统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