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学习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自然环境或教学环境。以中国整体的语言学习环境而言,学习者更多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学习一门外语而非通过自然途径习得。因此,经实证研究表明能够为学习和习得创造有益条件的课堂互动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所有的课堂互动形式中,师生之间的协商性互动被视为最有利于产生理想的习得效果,因为教师往往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鉴于此,本文将课堂环境下的协商性互动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心理语言互动理论和社会互动理论两个视角共同考察其对学生输出的影响。出于分析之便,本文将协商性互动分为三种类型,即形式协商、意义协商和内容协商。主要研究两人问题:一、三类协商在中国大学EFL课堂环境下的分布情况;二、三类协商对学生输出分别产生何种影响。 研究结果如下: ◆ 在中国大学EFL课堂环境下,意义协商和内容协商的出现频率大大高于形式协商。尽管形式协商被视为有利于提高学生输出的准确性,即有利于产生‘改善的输出’,但出于多种原因在本研究中却普遍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 ◆ 总体而言,意义协商能够成功地解决交际中的障碍。在所有会话调整策略中,澄清请求最有利于促成学生‘改善的输出’,而调整诱发后的理解核实最有利于使学生获得‘被理解的输入’。 ◆ 内容协商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出量而且句法结构的复杂性与没有协商的学生输出相比略有提高。 ◆ 教师通过语言在协商过程中发挥的中介作用从语言、情感和认知三个方面辅助学生接近其语言的最近发展区并有助于其以最有利于个人习得的方式和速度建构自己的学习经历。 本研究对当前大学EFL课堂环境下协商性互动的现状进行了真实的反映,一方面揭示其对习得所发挥的实际作用,同时分析原因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建议,以便协商性互动在今后的课堂中能够为学生的语言习得和整体认知发展发挥更为有效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