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是最宝贵的,而教育又是培养生命的事业,因此,如何通过教育使生命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以及无限的空间里绽放出动人的光彩成为了教育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尽管人类认识、了解生命的历史已经很悠久,但是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在教育研究领域内研究生命的问题还是近几十年才兴起的,尤其是将生命教育与具体学科——语文联系起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强调生命教育,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强调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与挖掘。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哪些生命教育的内容值得挖掘,以及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的方法,都是需要语文教师不断进行探索才能得出的。本文基于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及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找分析,阐述了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原因、内容和方法。文章主体共分为四个部分。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以恩斯特·卡西尔的“人是符号的动物”观点入手,就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生命教育进行分析,探讨出生命教育的特点,同时阐述了生命教育与语文教育的关系。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就中学语文教材进行分析,详细探讨其中所包含的生命教育因子。文章的第三部分则是在前两章的基础上,从语文课堂教学、课外语文教学以及语文教学评价三方面寻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路径。文章的最后一个部分从教师自身出发,探讨渗透生命教育的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同时找出生命教育渗透时容易陷入的误区,从而得出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要领。本文希望通过对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研究,改变当今课文课堂漠视生命的教学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最终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