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中,银行的信贷融资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企业在获得银行贷款的过程中,其债务融资的取得、债务契约的签订、融资成本的确定等环节,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上市公司向银行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及盈余水平报告,但是许多公司在财务报告的编制过程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行为。这些公司向银行提供了失真的盈余信息,从而顺利获得贷款,却在之后的经营中不能履行先前签订的债务契约,导致到期无法清偿银行债务,更甚者或因债务金额巨大而走上重组、破产的道路。对于银行来讲,如果在发放贷款过程中不能识别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最终导致的不良贷款也会给银行带来重大损失。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主要使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了上市公司在银行信贷融资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及其特征。首先,通过相关理论与文献回顾阐述了银行信贷融资与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之间存在的关系。之后以2009-2014这五年的沪深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别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信贷融资特征对管理者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即当企业筹集到不同的规模、不同期限的银行信贷融资时,会对管理者实施盈余管理行为造成怎样的影响;以及银行是否能识别到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并做出怎样的反应。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盈余管理程度会随着信贷融资规模的增长,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上市公司的短期信贷融资并不能减弱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而长期贷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管理层的盈余管理程度;银行在发放贷款的过程中能够识别出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从而给予盈余管理程度高的企业以高贷款利息率,以作为防止其违反债务契约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