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62例,男性36例,女性26例。年龄为3~14岁(平均8.3岁)。左侧34例,右侧28例。随访时间6~10个月(平均7.3月)。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B、C三组:A、B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A组经肱三头肌内外侧间隙入路,不切断肱三头肌,26例;B组经肱三头肌舌瓣入路,切断肱三头肌,28例;C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8例。对各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及发病部位、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提携角和肘关节屈伸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Flynn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A、B、C三组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和发病部位的分布上无差异(P>0.05)。A、B、C三组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分别为7.31周、7.46周、5.63周,C组骨折愈合时间快于A、B组,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A组与B组比较无差异(P>0.05)。A、B、C三组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平均时间分别为9.08周、10.46周、12.63周,A、B组肘关节功能恢复快于C组,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A组与B组比较无差异(P>0.05)。后期对A、B、C三组肘关节屈伸功能评价的优良率分别是88.46%、78.57%、25.00%,A、B组均优于C组, A组优于B组,三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对A、B、C三组的提携角评价的优良率分别是73.08%、89.29%、25.00%,A、B组优于C组,B组优于A组,三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无Volkmann挛缩、肘关节强直、骨化性肌炎及医源性神经损伤发生,7例患者出现轻度肘内翻畸形。结论:开放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和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均可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开放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的疗效优于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不切断肱三头肌入路的手术方式比肱三头肌舌瓣入路更有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