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技术大学兴起于欧洲,它以实践性、导向性强,与地方经济社会密切相关、毕业生就业率高为优势,成为促进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现在我国社会所处背景与德国20世纪60、70年代应用技术大学开始兴起的背景极为相似,现如今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失业、下岗新形势必然要求高等教育结构、人才培养结构适时进行战略性调整。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727万,再创历史新高,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这与现阶段地方本科院校定位不明确,学校学科专业趋同化、人才培养同质化,培养的人才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脱节,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较弱有很大关系,很多毕业生毕业即面临失业的尴尬。因此,处于转型期的我国高等教育有必要学习运作良好的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模式,改变地方本科院校目标、功能单一的弱势,能够使地方本科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增强地方本科对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驱动作用和保障,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实践性强的应用技术大学模式。这不论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视角、教育强国的视角,还是高等教育自身定位发展的视角无疑是一项正确的决策。上海电机学院自建校一直沿革技术教育的办学传统,现如今正在努力建设一所本科应用技术大学,发展势头良好。本文选择上海电机学院为研究对象,对它的发展背景、发展现状、办学、人才培养、教学保障和办学经验等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了我国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的可能性,总结出对我国其他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建议:1、地方高校转型不可一哄而上,应找准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2、改变专业设置存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以地方行业为依托,建设实践性、导向性强、有特色的专业;3、“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必不可少。4、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坚持产学研合作和对接产业需求的办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5、构建严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学校内涵提升,提高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