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国际社会越来越有共识的认识到,要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建立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正是在这种需求和背景下,循环经济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应运而生了。循环型经济发展模式被认为是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 随着循环经济在区域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应用,区域循环经济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可持续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对于整个区域的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它能够修正传统区域发展模式中存在的缺陷,带动落后区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作为循环经济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区域循环经济具有系统论、生态学、经济学这些相关学科的理论支撑。 区域循环经济是建立在区域经济或区域发展基础之上的经济-社会-环境三维复杂巨系统,由区内循环和区际循环构成,主要包括区域产业体系、区域基础设施体系和区域生态环境三大子系统。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区域内和跨区域的物质、能量、信息、资源、废弃物的分层(企业、园区、城市)循环流动,优化系统主体要素的运行结构和关联;通过在区域范围内建立各种产业生态链,实现产业循环发展的横向耦合、纵向闭合和区域耦合功能,调整区域产业结构、转变区域生产、消费和管理模式;通过公共设施和支持服务机构把区域的生产、消费、废物处理和区域管理统一组织为生态网络系统;通过科学设计区域间的空间立体网络,加强区域内外的交流和联系,实现循环经济规模效益的需要和解决区域性项目的需要。 区域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主要体现在: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机制、绿色企业评价机制、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环境贸易管理制度。区域循环经济的基本分析方法包括工业代谢分析、生命周期分析和生态效率评价。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循环经济会对波特提出的基础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产生影响,包括采购、研发、生产、销售。因此,有必要把循环经济发展对企业的要求添加到企业的基础价值链中,并研究区域循环经济自身形成的价值链构成。循环经济在其系统运行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物质流和能量流,必然产生价值的增殖和货币的流动,从而形成区域循环经济的价值链,主要产生在三个时期,即价值投入与资源配置、价值物化与价值增殖、价值产出和价值实现。 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是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从理论探讨阶段进入实际操作阶段的前提。区域循环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应遵循5R原则、系统优化原则、指导性原则、评价指标与系统目标一致性原则、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区域性原则、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