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框架,探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旨在促进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求医行为。研究共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求医行为影响因素的调查目的探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能够预测求医行为的重要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法,选取到医院就诊的80名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求医组,将社区中没有求医经历的80名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未求医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健康信念(罹患性认知、严重性认知、障碍性认知和利益性认知)及求医行为的行动线索展开问卷调查,应用t检验、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和预测因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文化程度、慢性病史、罹患性认知、严重性认知、利益性认知、障碍性认知和行动线索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利益性认知、障碍性认知和行动线索能有效预测求医行为(P<0.05),其中文化程度、利益性认知和行动线索对求医行为有正向促进作用,障碍性认知对求医行为有负向阻碍作用。结论年龄、文化程度、慢性病史、罹患性认知、严重性认知、利益性认知、障碍性认知和行动线索是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文化程度、利益性认知、障碍性认知和行动线索是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求医行为的预测因子。第二部分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求医行为的干预研究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知识、健康信念和求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类实验性研究的方法,将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8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40例,接受为期4周的健康教育干预(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开展健康讲座和建立电话随访);对照组40例,不进行任何干预。干预前、后采用问卷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健康信念得分,并予干预后,统计两组研究对象在6个月内的就诊率。采用t检验和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压力性尿失禁知识得分、健康信念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压力性尿失禁知识得分、罹患性认知得分、严重性认知得分、利益性认知得分及健康信念总分均明显增高(P<0.01),障碍性认知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各方面的得分在干预前后均无明显改变(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压力性尿失禁知识得分、罹患性认知得分、严重性认知得分、利益性认知得分及健康信念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障碍性认知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6个月内,干预组的就诊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干预能提高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知识水平,增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健康信念,促进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求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