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上海市教委于选取17所高中学校,开展首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上海市教委力图通过“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实施,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与1~2项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兴趣,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促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2015年8月,上海市教委进一步扩大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范围,民立中学21所高中学校成为第2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学校。为此,上海师范大学体质研究中心构建了“高中体育专项化”体能训练生理监控体系,以此来反映学生的体能水平状况。那么该体系是否能科学准确的反映学生的体能水平?本研究围绕“高中体育专项化”体能训练生理监控体系进行追踪研究,对上海市南洋中学学生体能状况进行追踪测试,从而验证和完善体系。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南洋中学2016级高中生进行“高中体育专项化”体能训练生理监控体系的追踪研究,为验证和完善高中体育专项化体能训练生理监控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各阶段指标测试结果对比给体育教师在开展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方面提出一定的建议。研究方法:本研究围绕“高中体育专项化”体能训练生理监控体系,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心肺功能、柔韧素质、灵敏素质、力量素质、速度素质以及耐力素质等指标,对上海市南洋中学2016级高中生在实施“高中体育专项化”一年后进行体能训练生理监控体系各项指标的追踪测试,并结合各专项特点,与2016级高中生第一学年的各项指标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更好的推广“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提出针对性地发展对策,为全面发展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研究结果:1、身体形态追踪测试结果:在身体形态的相关指标研究中发现各专项学生的胸围变化不大,呼吸差的测试结果中篮球专项学生提高浮动较大但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各专项学生的BMI在各阶段的测试中变化不大,整体均值没有出现偏瘦或者超重以及肥胖的数值;身高变化不大,体重增加,体脂率均有下降。在身体机能相关指标研究中发现:各专项的学生收缩压、舒张压略微出现上下浮动,没有出现显著差异(p>0.05),各专项学生心率均出现下降趋势,其中男篮、女篮、男乒专项学生均出现显著差异(p<0.05)。在心肺机能相关指标研究中发现:各专项学生肺活量均增长且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在台阶指数的测试测试结果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台阶指数有所上升。2、柔韧素质追踪测试结果:在柔韧素质相关指标的研究中发现部分专项学生坐位体前屈成绩有所提高,出现显著差异(p<0.05),部分专项学生坐位体前屈成绩出现略微下降,在灵敏协调相关指标的研究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20s反复横跨的测试结果中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男乒、女乒专项学生在测试结果中出现显著差异(p<0.05)。3、力量素质追踪测试结果:在力量素质相关指标的研究中发现各专项学生的左右手握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各专项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也呈上升趋势,其中篮球专项学生出现非常显著差异(p<0.01);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成绩均有所提高,在30s仰卧起坐结果中发现:各专项学生均有上升。在速度相关指标的研究中发现:各专项学生在50m跑的运动项目中的成绩有所增长;各专项学生反应时测试成绩时间有减少,在耐力相关指标的研究中发现;各专项学生完成800(女)/1000m(男)的用时成绩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少。4、一节专项课的体能追踪测试结果:在课程中监控指标发现各专项学生的即刻心率与2min后心率差值测试结果中后面一次的测试差值普遍小于前一次的测试差值,握力、腰背肌力以及连续五次肺活量首末次差值在专项课前、后的对比中无显著变化(p>0.05)。同时对各专项学生上体育课期间使用心率表(SUUNTOt6c)对学生心率进行实时监测,发现男篮、女篮专项学生的心率峰值能达到185次/min,且男篮体育课平均心率达到137次/min、女篮133次/min,男乒、女乒专项学生心率一直保持在120-140次/min。研究结论:1、各专项学生在进行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之后学生的各项体能生理指标均有一定程度提升,其中篮球专项学生在心肺功能、速度、耐力、力量的指标测试结果中均有显著提升,乒乓球专项学生在反应、灵敏、握力的指标测试结果中均有显著提升。2、本研究在已建立的“高中体育专项化”体能训练生理监控体系基础上结合各指标测试结果,修改完善了“高中体育专项化”体能训练生理监控体系。3、通过实验对完善的“高中体育专项化”体能训练生理监控体系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体系能够结合各运动项目特点进行生理指标的监测,可以完成“高中体育专项化”体能训练生理指标的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