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及宏观审慎监管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彰显了关注系统性风险和维持宏观金融稳定的重要性,银行系统性风险具有很强的隐匿性、积累性和传染性,对国际金融体系和全球的实体经济都会造成巨大的负外部影响。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为主的金融监管方式对系统性风险的预防与监控无能为力,不能只关注单个行业或者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才是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关键。近年来,我国监管层越来越重视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管理,“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评估体系和处置机制。2013年1月14日,银监会2013年工作会议指出,要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把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底线作为首要任务,加强监管政策的研究,完善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有机结合的监管政策体系。   本文将首先阐述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来源及其主要特征,然后从不同层面对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进行现实分析。接着进行实证分析,测度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度,最后介绍宏观审慎监管的内涵和重要性,讨论我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经过研究发现,国有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度比较高,风险溢出和传染效应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银行机构不仅要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还要降低来自其他银行机构的风险溢出效应。因此,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我国应该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防范和减弱银行系统性风险。我国的宏观审慎监管目标框架应该包括:建立能够识别形成中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指标体系,并且可以准确测量这些指标;构建逆周期性的监管体系,维持应对极端风险的资本准备;在宏观审慎监管下进行充分地信息披露,并且充分进行跨部门的交流;中央银行和监管机构协调配合使用货币政策。
其他文献
小额信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孟加拉国,主要是为了满足穷人的信贷需求,贷款对象限于穷人,贷款额度很小,且无需抵押。自创立以来,小额信贷迅速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发展中国
镁作为最轻的工程金属材料,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工程材料”,具有多种重要用途。水镁石是镁矿产中含氧化镁成分最高的镁资源,中国储量丰富且品质高,2009年实行出口管制以前资源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