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佐匹克隆干预肿瘤患者失眠的临床对照研究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jue_wang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针刺联合佐匹克隆作为治疗方法在临床改善肿瘤患者失眠效果的情况,并与单纯佐匹克隆口服疗效进行对比,以验证针刺联合佐匹克隆在改善肿瘤患者失眠方面是否更具有优势,并为改善肿瘤失眠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1)收集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肿瘤科符合纳排标准的肿瘤患者共84例,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按照患者入院时间排序,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生成随机数字,选取随机数种子为1631,将全部病人按照随机数大小平均分成两组,每组42人:A组为针刺联合佐匹克隆组(实验组),B组为单纯佐匹克隆口服组(对照组).  (2)分别对两组患者展开治疗,期间均口服佐匹克隆作为基础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之上加用针刺,选择:百会、印堂、双侧神门、足三里、三阴交作为针刺腧穴.每日晚间针刺,毫针捻转,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连续治疗2周.  (3)疗程结束后,采取之前依据指南和既往文献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的评分变化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的评分改善情况评价临床疗效.  (4)用SPSS17.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在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后,满足条件的组间两样本均数比较釆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满足要求两样本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满足条件的组内比较采用两配对样本t检验,不满足要求的组内比较采用两相关样本非参数秩和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  结果:  (1)治疗前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及各量表各项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前后组间比较:组间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显愈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分级方面,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的失眠相关各个维度,除晨起不适一项外,其他维度及PSQI总分方面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SF-36的评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实验组:治疗前后PSQI、SF-36评分均明显改善,且前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PSQI、SF-36评分明显改善,且前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4)随访时疗效组间比较:随访时两组总有效率、显愈率、疗效分级经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晨起不适、睡眠效率两个维度以及PSQI总分方面,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维度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F-36评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随访时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实验组:治疗前和随访时PSQI评分除睡眠障碍一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项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SF-36评分随访时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随访时PSQI评分在睡眠质量、睡眠障碍两方面的前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维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评分前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6)随访时与治疗后组内比较:实验组:随访与治疗后疗效分级比较结果: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及显愈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QI得分: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量表评分前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随访时与治疗后疗效分级比较结果: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及显愈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QI得分比较结果: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晨起不适、日间功能障碍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量表评分经检验,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实验组与对照组所采用的治疗方案皆可以有效改善肿瘤失眠患者的失眠症状,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从治疗结果上看,实验组具有更显著的疗效;随访结果证实该两种治疗方法均具有一定的远期疗效,然而随访结果同样提示,两组的治疗效力均在停止治疗后发生了显著衰减,实验组在远期疗效上只在晨起不适、睡眠效率的改善方面有轻微优势,其余各项目远期疗效均与对照组相当;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两组间远期情况也较为相似.综合以上结果,我们认为针刺在肿瘤失眠患者的临床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同样也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因此,在针刺改善肿瘤患者失眠方面,无论从治疗周期的制定上还是提升远期疗效的方法上,都有着继续深入研究的价值.而针药联合方案在临床具有一定的实施和临床推广的意义.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于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辨内伤饮食用药所宜所禁》中经典方剂——枳术丸进行理论溯源,在其理论基础上结合导师经验辨证论治,将该方改良用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