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Tjeder)是棉田中常见的捕食性昆虫天敌,在我国分布广泛,种群数量庞大。为探讨其内生菌对宿主昆虫的生理功能和微生态学意义,了解中华通草蛉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分布规律,其体内微生物组成是否会随着发育时期而发生改变,以及与不同属草蛉(大草蛉)体内微生物组成是否存在差异,对进一步了解其体内的微生物对于宿主的生殖和发育以及环境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并为中华通草蛉的人工培养等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主要是利用16SrDNA基因序列,构建内生菌16SrDNA克隆文库,研究了棉田中中华通草蛉种群体内微生物菌群结构,将不同雌雄的中华通草蛉以及棉田中常见的大草岭体内的微生物进行对比,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发育阶段的中华通草蛉体内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取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中华通草蛉内生菌类群主要分3大:γ变形菌γ-Proteobacteria、α变形菌α-Proteobacteria和β变形菌β-Proteobacteria。按照属划分,中华通草蛉成虫内生细菌主要包含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 sp.、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sp.、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Uncultured Methyloversatilis sp.、沙雷氏菌Serratieae sp.、泛生菌属Pantoea sp.和欧文氏菌Erwinia sp。仅在雌虫中存在Cosenzaea sp.,雄虫中存在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 sp.、Asaia sp.、Rosenbergiella sp.、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 sp.。并得到中华通草蛉内生菌的优势菌群为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 pipientis,在雌雄成虫中分别占23.2%和18.4%。次优势菌为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sp.、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的细菌结果证明中华通草蛉存在多种内生菌,雌雄群体中内生菌菌群间存在差异。2.通过构建大田大草蛉内生菌16SrDNA克隆文库,得到在大草蛉体内有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泛生菌属Pantoea sp.、肠杆菌属Uncultured Enterobacter sp.、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以及Escherichia coli属的细菌,大草蛉以及中华通草蛉体内都有泛生菌属Pantoea sp.、肠杆菌属Uncultured Enterobacter sp.,选取中华通草蛉的次优势菌属肠杆菌并与大草蛉中的肠杆菌测序结果进行同源性分析,肠杆菌属的细菌在中华通草蛉以及大草蛉中具有较高的同源性。3.通过提取七个不同发育阶段中华通草蛉基因组DNA,对16SrRNA V3-V4区测序,共获得用于物种分类的OUT123条,涵盖了8门、16纲、29目、62科、89个属的细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表明,在不同发育阶段,中华通草蛉内生菌具有较高的细菌多样性,其多样性指数存在差异,不同发育阶段其体内优势菌分布呈现出动态变化。菌群分类发现,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宿主生活史中是主要的细菌菌门,其相对丰度占群落的29%-98.41%。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样品菌群丰度最高的菌属中,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菌属出现在中华通草蛉的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因此初步推测这种内生细菌是通过垂直传播的方式进行分布的。综上所述:本文分别研究了中华通草蛉雌雄成虫体内细菌的组成,研究证实雌雄成虫体内的微生物菌群存在差异。并将中华通草蛉与大草蛉体内细菌组成进行对比,泛生菌属Pantoea sp.、肠杆菌属Uncultured Enterobacter sp.是大草蛉以及中华通草蛉的公有菌属,结果证明这两种菌属都可在不同宿主体内生存。并将不同宿主体内的肠杆菌属用DNAMAN进行比对,发现体内的肠杆菌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对中华通草蛉整个生活史中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体内微生物多样性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