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须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4次 | 上传用户:chinaiddm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须(stigma maydis)是禾本科作物玉米(Zea mays L.)的干燥花丝和柱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版(一部)收录品种,具有利水消肿,降压功效。我国的玉米产量约占谷物产量的20%,居世界第二位,全国玉米种植面积3.5亿亩,估算玉米须的产量大致750万吨以上,是一种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易于采集收集的药材。近年的临床应用表明,其对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但是,迄今有关玉米须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还很不深入和系统,致使绝大多数玉米须丢弃未得到充分利用。而玉米须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而促进玉米须药物资源的规模开发利用并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开展本项研究并取得了如下主要进展和成果: 1、采用低压柱层析等常规手段,从玉米须中分离出甾醇、生物碱、有机酸、黄酮、多元醇和无机盐六类成分共7个单体化合物及1个混合物;通过MS、IR和NMR鉴定7个化合物和1个混合物分别:β-谷甾醇、尿囊素、绿原酸、木樨草素、芹菜素、D-甘露醇、氯化钾和豆甾醇与谷甾醇混合物;其中绿原酸、木樨草素、芹菜素是首次从玉米须中分离单体化合物。 2、摸索出适宜分离玉米须碳苷黄酮的HSCCC溶剂体系(氯仿--甲醇--正丁醇--水7:4:1:6);首次应用HSCCC分离玉米须未知成分,并获得两个碳苷黄酮;通过MS/MS技术分析推出结构:5-羟基-4′-甲氧基--6-C-鼠李糖,7-O-葡萄糖黄酮苷(1)和5,7-二羟基-3′-甲氧基-葡萄糖-鼠李糖-6-C-黄酮苷(2),这两个黄酮苷是首次从玉米须中发现的天然产物。 3、建立以甲醇-水梯度变化洗脱模式,首次利用半制备HPLC从玉米须中分离出27个组分,获得11色谱单峰组分,经过HPLC的SPD(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纯度分析鉴定8个高纯度组分;利用MS/MS等现代技术确认1个亮氨基酸聚合物7肽和7个双糖黄酮碳苷,黄酮碳苷分别是:5,7,3′-三羟-黄酮-6,8-C-二葡萄糖苷(3);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2,6—C-二葡萄糖苷(4);5,7,4′-三羟基黄酮-2-C-阿拉伯糖,6-C-葡萄糖苷(5);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2,6-C-二鼠李糖苷(6);5,7,3′,4′-四羟-4′-甲氧基黄酮-2-C-葡萄糖,6-C-鼠李糖苷(7);5,7,4′-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2-C-鼠李糖,6-C-阿拉伯糖苷(8);5,7,3′-三羟基-黄酮—2-C-吉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玉米须化学成分及抗氧化作用研究葡萄糖,6一C一鼠李糖营(9),这7个黄酮昔均是首次从玉米须中分离纯化的单体化合物。 4、采用Fe2+一诱发卵黄脂蛋白PuFA过氧化体和F了气次黄嗓吟一黄嘿吟氧化酶一TBAs体系实验,对玉米须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表明玉米须提取物的乙酸乙酷、正丁醇萃取相均有抗氧化能力,乙酸乙酷萃取相抗氧化强于正丁醇萃取相。 5、本研究出了玉米须中绿原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测试方法,并针对我国主要种植的62个品种玉米须进行分析测试,从中找到绿原酸含量高的三个品种;筛选的三个品种绿原酸含量达到10Oug/g含量水平,这为我国玉米抗虫育种资源筛选提供了依据。 6、探讨了玉米须总黄酮芦丁对照比色法和单体黄酮及黄酮昔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测试方法;通过分析单体黄酮和黄酮普的HPLC数据,发现玉米须的黄酮以黄酮碳普为主,黄酮昔元仅占1%一2%之间;测定了21个品种玉米须中单体黄酮含量,筛选出十个玉米须黄酮含量高的玉米品种,为玉米须黄酮成分抗氧化等药理和临床研究提供基础材料。通过不同采收时期黄酮含量分析,发现黄酮含量变化随着采收期延迟其含量降低,这为玉米须适宜采收提供了理论依据。 7、通过利用气质谱联机对141品种玉米须挥发性成分析,发现其中57种成分,经质谱数据分析鉴定了其中的46种成分,分别是:2一乙基丫叮、苯(1一丙基丁基)(C,3H20)、苯(l一硝基丙基)(egHI一NOZ)、苯(甲基癸基)(C17玩s)、十四烷(C 14H3。)、5一氨基一l一乙基毗哇(C SH州3)、十五烷(C15H32)、四氢苯并二氧三环十四碳四烯(CllH16OZ)、1一甲氧基一1,3一环己二烯(C7H10O)、丁二酸甲基一双一(l一甲基丙基)酉旨(C13H24O4)、十二酸乙醋(C】4HZsOZ)、斯巴醇(C15H240)、兰按醇(C15H260)、十六烷C16H34)、4一酚八面体四甲基环丙奥(C15H260)、三叔丁基磷酸酷(C12H27o4p)、3,4一二甲基一3一环己烯一l一醛(CgH,40)、六氢化一1,4,9,9一四甲基一IH一3a,7一亚甲基奥(C 15H动、十五烷(C 15H动、四甲基三环十一烷一1一醇(Cls玩60)、己二酸双(2一甲基正丙基)酉旨C,4H2604)、十七烷(Cz7H36)、2,6,10,14-四甲基十五烷(clg场0)、十四烷酸乙醋(C 16H犯02)、十八烷(C 18Hss)、邻苯二甲酸二丁酷(e,6H2204)、十九烷酸乙酷(CZ,H4202)、十五酸乙酷(C,7H3402)、联苯硫矾(C12HlooZS)·十九烷(C19H4。)、邻苯二甲酸二丁酷(C 16H2204)、反一11一十六烯酸乙酷C 18H3402)、十六酸乙酷(C,8H3602)、二十烷、(CZ。场2)、乙基一9一十六碳烯(C18H3402)、十七酸乙醋(C,gH3sOZ)、二十一烷(C21H44)、9,12一十八碳二烯酸乙酷(CZoH36OZ)、十八碳三烯酸乙吉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玉米须化学成分及抗氧化作用研究酷(CZoH34OZ)、乙基油酸(CZoH38OZ)、
其他文献
随着苏州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才政策的逐步完善,工业园区海外归国人才数量不断增长,但同时园区存在着环境建设、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问题;政府投资力度不够,各种政策的可实施性
目的探讨利格列汀与安慰剂作为二甲双胍的添加治疗对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1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5 mg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组(n=10)
侠义精神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不绝如缕。侠义文学是中华文学的重要部分,直至今天仍受到广泛喜爱。《聊斋志异》是凝结清代小说家蒲松龄毕生心血的一部重要作品,代表了我国文言短篇
目的:纳米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对提高有效成分利用率和生物利用度以及节约资源等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以珍珠、雄黄和黄连分别作为动物、矿物和植物类中药材代表探索中药纳米粉
中国保健品市场在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开创的“三株式自建营销渠道模式”、“脑白金式渠道模式”等都成为我国的众多企业学习和借鉴的经典案例,对我国企
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一种特殊的多载波调制技术,虽然理论在三十年前已经提出,但由于当时硬件技术和信号处理理论落后的限制,在当时实现它很困难;直到DFT技术的引入之后,近几年数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作为生物工程领域中一项新兴的技术,已经得到了日益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作为一种新的废水处理方法,固定化微生物与悬浮生物处理工艺方法相比,具有处理效率高
水闸这一建筑物,其在运行过程中,主要进行泄水以及挡水等,被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中,其主要特点就是,承载能力较低、抗滑能力较低以及覆盖层厚度大等。在平原区中,水工关键建筑
目的:研制表皮生长因子-透明质酸复合膜,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其对皮肤切口愈合的影响,探讨表皮生长因子-透明质酸复合膜抑制瘢痕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 表皮生
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对电池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锂离子电池以其高工作电压、长循环寿命、高能量密度、无环境污染等优势而成为人们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