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在原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于全面抗战开始后的1937年9月,根据国共两党关于国共合作的协议,建立起来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所在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陕甘宁边区所在的原陕甘宁地区,曾是旧中国经济上最贫穷、文化上最落后的地区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更由于日本侵略者的狂轰滥炸、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包围以及连年的自然灾害,陕甘宁边区的人民生计异常艰难。就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通过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把陕甘宁边区治理成了“模范区”,变成了“全国最民主的地方”。因此,在倡导社会和谐,解决民生问题的今天,通过研究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探讨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思想,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共为五章。第一章,抗战时期中共在陕甘宁边区解决民生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其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抗战时期中共在陕甘宁边区解决民生问题是抗战时期所面临严峻形势的要求,是抗战取得胜利的需要,是建立模范根据地的必然条件。同时中国共产党在边区推行民主政治,加强法制建设,整肃社会环境等措施,为边区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抗战时期中共在陕甘宁边区解决民生问题成为可能。第二章,抗战时期中共在陕甘宁边区解决民生问题的思想理论渊源。民生问题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问题,也是从古至今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是在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生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和不断完善自己独具特色的民生思想的。第三章,抗战时期中共在陕甘宁边区解决民生问题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共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了解决民生问题,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减轻了边区人民的经济负担,修养了民力;实施惠民政策,提高了边区人民劳动生产率,增加了经济收入,提高了边区人民生活水平;发展文教卫生事业,提高了边区人民文化与健康水平,为边区人民构建了一道文明安全屏障;实施社会优抚政策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稳定了社会,发展了生产,改善了民生。第四章,抗战时期中共在陕甘宁边区解决民生问题的成效和主要特点。中国共产党在边区的民生建设是在长期艰苦的战争环境中进行的;是在广泛复杂的民众基础上展开的。但是抗战时期的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仍然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边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并取得了重大成效。这主要从陕甘宁边区经济的发展、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包括劳动者权益保护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中得以体现。第五章,抗战时期中共在陕甘宁边区解决民生问题的思想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民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必将赋予民生以新的内涵。相对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较低层次的民生问题,我们今天面临的民生问题,已是全方位的,更高层次的民生问题。但是,在抗日战争这样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变化了的国内外形势和事态发展的状况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适当的措施,高度关注民生,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以此凝聚民心,赢得民心,为其后来的全面执政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对我们今天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