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推动我国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从污染物控制的角度出发,采用实验室研究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对水泥窑协同处置矿化垃圾等固废烟气中二恶英与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排放特性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得到了一系列有价值和参考意义的数据与结论,主要包括:(1)研究了不同掩埋龄期的矿化垃圾和模拟的垃圾衍生燃料(RDF)的理化特性和热力学特性,包括物理组分、热值、氯含量、重金属含量、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等。其中矿化垃圾氯含量>1%,且Cu的含量>200 mg kg-1,但是热值高达25 MJ kg-1,因此具有能源化利用优势。(2)本文在小试水泥窑上开展了水泥窑不同点位投加不同矿化垃圾和RDF时,悬浮预热器各级和分解炉处烟气中二恶英和重金属的生成与排放特性研究。研究发现,悬浮预热器第一级重金属的排放浓度均有所上升,其中Hg上升了2.5-20倍。协同处置掩埋龄期越久的矿化垃圾烟气中二恶英毒性当量浓度越高,最高达到0.72 ng I-TEQ m-3。(3)本文在实际水泥窑厂研究了未协同处置固废(16组)和协同处置固废(18组)水泥窑烟气中二恶英的排放与分布规律,并借助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学的分析方法来进一步对比分析协同处置固废二恶英的排放特征差异性。研究发现,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前二恶英毒性当量在0.006-0.828 ng I-TEQ m-3之间,平均值为0.115 ng I-TEQ m-3;协同处置固废后毒性当量在0.002-0.559 ng I-TEQ m-3之间,平均值为0.12 ng I-TEQ m-3。造成平均值超过0.1 ng I-TEQ m-3国家标准的原因是个别厂二恶英排放超过0.5 ng I-TEQ m-3,提升了整体的平均值,因此对于所有的研究结果来说平均值并不能客观的反应出所有厂的真实排放水平。整体来说,协同处置固废后烟气中二恶英毒性当量浓度的中位数从0.015上升到0.033 ng I-TEQ m-3。就二恶英同分异构体的分布来看,协同处置固废前,烟气中二恶英质量浓度的贡献主要来自高氯代的二恶英,而毒性当量的贡献主要来自2,3,4,7,8-PeCDF;协同处置固废后,除个别厂低氯代二恶英同分异构体对质量浓度的贡献率有所上升外,其他仍以高氯代为主。个别厂烟气中2,3,7,8-TCDF对二恶英毒性当量的贡献率很大,甚至超过2,3,4,7,8-PeC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