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欲望是痛苦的根源。从古希腊到当今社会,欲望一直是哲学和文学关注的话题。欲望是节制和理性的对立。从毕达哥拉斯的和谐理论来看,欲望是对和谐的破坏。柏拉图认为对物质欲望的追求将会阻碍人们洞见真理。平民应该追求节制,抵制欲望。从新柏拉图主义的观点来看,欲望处在物质层面,是宇宙的最低层,与永恒神圣的“太一”隔着两层。从弗洛伊德的观点来看,欲望位于本我的地位,是自我的下降,与超我对立。欲望也是文学传统中永恒的主题。《圣经》中夏姓偷食禁果,该隐弑兄,马洛三部悲剧中帖木耳对权力的渴望,巴拉巴斯对财富的欲望,以及浮士德博士对知识的追求,都体现了欲望的毁灭性力量。世人处在欲望和理性的斗争中,人若能超脱欲望的奴役,便上升到了天使般神圣的境界;而若是被欲望控制,则会堕落成魔鬼。本文分析了欲望在《李尔王》中的变形。李尔向我们展示了欲望对人性的转变:戏剧开始,权欲膨胀的李尔暴虐专横,任性乖张,喜怒无常;接着,女儿的冷淡和背叛促使他反省自己的过失,暴风雨洗净了他的灵魂,使他丢弃掉一切世俗的欲求;剧末我们看到了一个悲天悯人的圣洁形象。里根和高纳里尔是魔鬼的化身,她们追求权力,情欲熏心,全然不顾道德与责任。考狄利娅作为欲望的对立面,是理性和真理的代表。她不受欲望的控制,正如神圣的天使。本文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欲望对李尔人性的转变。李尔的君权使他个人欲望无限膨胀,专断独行。他要求绝对的权威,希望臣民对他言听计从,不得有任何反抗。他想完全操控自己的女儿,并对小女儿考狄利娅怀有变态的占有欲和控制欲。考狄利娅的出嫁使他急于划分国土,玩弄权力,以此作为赢得她全部的爱的筹码。欲望使李尔不能洞见真理,他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看不到考狄利娅朴实语言背后的真爱,也不能察觉里根和高纳里尔的狼子野心。权欲使他毫无理性,草率行事。此时的李尔虽是君主,并自认为是神的化身,但是欲望摧毁了他的神性,把他变成受七情六欲所操控的世俗之人。在经历了暴风雨的洗礼之后,李尔逐脱掉世俗的欲求,认识到人生的本质,灵魂得以升华。此时,超脱欲求的李尔上升到了天使般圣洁的境界。第二部分对欲望的化身:里根和高纳里尔进行了分析。她们是魔鬼的化身,是人类兽性的体现。她们花言巧语,虚伪谄媚,以骗取李尔所的权力和土地。一旦目的得逞,她们就显露出才狼的嘴脸:对李尔冷淡傲慢,并在风雨交加之夜把年迈的李尔赶出家门。她们完全受本我的控制,六亲不认,凶残无比,毫无人性。里根挖掉葛罗斯特的眼睛,刺死仆人;为了争夺埃德蒙的爱,高纳里尔毒死妹妹,并策划谋杀丈夫。她们的欲望破坏了社会的秩序,给国家带来了无限的黑暗。在毁灭他人的同时,她们也毁灭了自己。第三部分分析欲望的对立面考狄利娅的真、善、美。考狄利娅象征着真理、节制和理性。她能洞见真理,并察觉到了姐姐的居心叵测。理性的光辉促使她坚持真理,拒绝谄媚奉承。考狄利娅象征着爱与宽容。尽管李尔错怪了她,她却毫无怨言,并为拯救父亲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她就像被毁灭的天使,用自己的生命向读者展示了人性的高贵。总之,《李尔王》是一部欲望悲剧。欲望使剧中人物变形成不同的形态,构成一个上升的阶梯:最底端是利欲熏心、魔鬼般的里根和高纳里尔,中间是未摆脱欲望困扰前的李尔,最上层是超脱欲望、天使般的考狄利娅和摆脱欲望后的李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