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田草害成为影响和制约小麦稳产高产的限制性因子之一,全世界小麦因草害引起产量损失达总产的10%左右。如何合理的使用麦田除草剂来提高小麦产量与品质及资源利用效率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本研究以麦田常用的5种除草剂苯磺隆、使它隆、异丙隆、骠马、绿麦隆为研究对象,以弱筋小麦扬麦13为供试小麦品种,于2008-2010年在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试验场进行,在评价麦田除草剂不同施用剂量(0.5倍推荐剂量,推荐剂量,2倍推荐剂量,4倍推荐剂量)、不同施药时期(冬季施药,春季施药)对麦田杂草防效及小麦安全生产技术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除草剂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特性,分析了不同除草剂的残留特性,提出了除草剂安全使用的药剂种类、剂量与施用时期,为进一步建立小麦优质高产安全生产体系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除草剂对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使它隆、苯磺隆对阔叶杂草防效较好,药后15d推荐剂量处理株防效达到90%以上,但对禾本科杂草基本无效。骠马对禾本科杂草防治效果好,推荐剂量防效为90%左右,而对阔叶杂草基本无效;异丙隆、绿麦隆对阔叶类及禾本科杂草均有定的兼治效果。2个施药时期中以冬季施药防效优于春季施药。有草条件下,施用除草剂对扬麦13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在4-20%之间,且增产效果与除草剂的综合防效呈正相关关系,增产最显著的是使它隆2倍推荐剂量处理。在无草条件下施用不同剂量除草剂均造成扬麦13显著或极显著减产,减产幅度在4%-30%之间,减幅最大的是异丙隆2倍推荐剂量处理。除草剂在有草条件下对扬麦13产量结构(穗数、粒数及千粒重)起正效应;在无草条件下对其均起到不同程度的负效应。5种供试除草剂中,以使它隆对扬麦13产量结构负效应较小,异丙隆负效应较大。由此提出在麦田无草害发生或草害发生未达防治标准时,不推荐使用除草剂;草害发生严重时,对于以阔叶杂草为优势杂草的麦田,推荐使用20%使它隆乳油,冬季用药使用推荐剂量即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增产显著,春季用药可适当加大剂量,一般不高于2倍推荐剂量的使它隆处理对麦田杂草防治效果好,增产明显;对于以禾本科杂草为优势杂草的麦田,推荐使用6.9%骠马水乳剂,用药量为750ml/hm2。2除草剂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苯磺隆、使它隆、异丙隆、骠马及绿麦隆5种除草剂不同施药时期、不同施药剂量对扬麦13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草条件下,冬、春季施用除草剂均使扬麦13籽粒蛋白质含量升高,湿面筋含量及沉降值也不同程度升高,说明有草条件下除草剂虽然有效防除了麦田杂草,提高了产量,但对弱筋小麦品质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无草条件下使用除草剂使扬麦13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及沉降值降低。说明除草剂本身对弱筋小麦品质有一定的调节效应,但是这种变化的幅度较小,一般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由此说明除草剂对小麦品质指标的影响较小。在本试验中,春季用药相对于冬季用药对扬麦13籽粒品质指标的影响较小。从整体试验结果看,供试的5种除草剂中以骠马对扬麦13的籽粒品质指标负面效应最小,其次为使它隆和苯磺隆,绿麦隆及异丙隆对扬麦13籽粒品质指标影响稍大。3除草剂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除草剂施药后5d,5种除草剂处理均导致小麦叶片SPAD值不同程度下降。除草剂严重影响了光合速率,所有剂量处理光合速率均受到抑制,以异丙隆2倍推荐剂量处理抑制率最大,施用后光合速率下降百分率达27%。施用除草剂之后随生育进程,小麦体内SOD酶活性明显受到除草剂影响,表现为先升高、后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POD酶活性则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多数处理药后30d仍低于对照;CAT酶活性对除草剂比较敏感,用药后5d即显著升高,其后影响逐步减小,直至药后30d恢复到对照水平;除草剂对MDA含量影响相对较小,多数处理MDA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说明,参试5种除草剂在施用后短时间内对小麦的光合作用存在一定的抑制效应,之后可能由于改善植株生长的生态环境条件,光合功能得到加强,产生的促进效应超过了由于喷施除草剂而形成的抑制效应,小麦籽粒产量提高。4除草剂对麦田土壤微生物数及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大田条件下以异丙隆、苯磺隆2种除草剂施入麦田后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以评价其环境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异丙隆喷施后对麦田土壤真菌表现出短暂的抑制作用,但处理后5d左右开始有激活效应,至60d仍具激活效应;对细菌及放线菌表现为抑制作用,且持续时间较长,到15d左右才开始表现出激活作用;不同浓度异丙隆处理后,1.88g/kg、3.75g/kg浓度处理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激活-抑制-激活”作用,而7.50g/kg、15.00g/kg浓度处理则表现为“抑制-激活”作用;各浓度异丙隆处理对土壤脲酶活性均表现为抑制-激活作用;蔗糖酶活性对异丙隆比较敏感,开始表现为激活效应,其后逐渐趋于平缓,60d左右表现为抑制效应。苯磺隆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具有激活作用,且浓度越高,激活作用越强;对脲酶活性表现为0.13、0.25和0.50g/kg浓度处理轻微激活,1.00g/kg浓度处理则起抑制作用;苯磺隆对土壤中蔗糖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说明苯磺隆对各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均为短期效应,除1.00g/kg浓度处理外,其余处理在试验后期均能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对麦田土壤生态系统相对安全。5除草剂在麦田土壤及小麦植株中的残留特性研究苯磺隆、使它隆、异丙隆、骠马及绿麦隆5种除草剂不同剂量、不同喷施时期在小麦及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结果表明,在供试除草剂中绿麦隆最难降解,施用不同剂量的绿麦隆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长达31-49d,在小麦植株中的半衰期为9-11d,但经过小麦整个生育期的降解,收获时在小麦体内不会形成残留,食用安全,而在麦田土壤中有残留,残留值在0.01-0.16mg/kg之间。苯磺隆在小麦及土壤中的降解速度较快,半衰期土壤中12d左右,植株中2-3d,收获时在小麦植株及土壤中均未检测出残留。使它隆降解半衰期在土壤中为10d左右,小麦植株中3-4d,一般30d内即可基本降解完全,收获时未在土壤与小麦植株体内检测出残留。异丙隆在小麦植株中降解速率较快(半衰期为2-4d),而在土壤中降解较慢(半衰期12d左右),但在药后60d左右基本都能降解完全,收获时小麦植株及土壤中均未检出残留。在供试的5种除草剂中,骠马的降解速度最快,无论土壤还是植株中降解半衰期均为2-3d。收获时小麦植株及土壤中均未检出残留。供试5种除草剂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对小麦及土壤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