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磁共振技术已成为结构分析表征、动态过程追踪、生物代谢组学分析等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的各个层面。本论文主要对NMR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及在药物立体结构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通过1H NMR指纹图谱-模式识别方法建立升麻药材的质量评价和控制体系;利用动态NMR方法对抗高血压药物群多普利和抗癌药物卡培他滨在溶液中的构象行为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本文应用1H NMR指纹图谱-模式识别方法对升麻药材的品种和品质进行鉴别研究。升麻是我国传统中药之一,也是一种典型的多基源药材,仅被《中国药典》所收载的品种就有3种,而根据药典方法并不能实现对不同品种升麻的鉴别。本研究共收集了38个升麻Cimicifuga foetida(西升麻)样本、15个大三叶升麻C. heracleifolia(关升麻)样本和15个兴安升麻C. dahurica(北升麻)样本,经简单预处理后得到其甲醇提取物,再经NMR测试获得其1HNMR图谱。对提取方法和测试过程的重现性及精密度进行了考察,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谱峰归属,由此建立了升麻的1H NMR指纹图谱。在此基础上,以1H NMR为识别变量,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判别偏最小二乘(DPLS)及人工神经网络(ANN)等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建立了不同品种升麻的识别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关升麻和北升麻之间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二者与西升麻之间则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CA得分和载荷分析则表明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是引起这一区分的主要化学成分,此类化合物在西升麻中的含量较高,而关升麻和北升麻中糖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采用DPLS方法建立了西升麻与关升麻和北升麻之间的分类识别模型;采用偶合的ANN-DPLS方法,建立了关升麻和北升麻之间的分类识别模型。两个模型均具有良好的分离度和稳定性,预测准确率达200%,能够实现不同种样本之间的快速、准确分类。对西升麻样本的PCA分析表明,舟曲县和宕昌县所产的西升麻中三萜皂苷类物质的含量相对较高且质量较为稳定,可以作为三萜皂苷提取物制剂的原料药材主产区。第二部分则应用动态NMR方法对两种化学合成药物在溶液中的构象行为进行研究。药物分子的空间构象决定了它与受体结合的特异性、选择性和生物活性,其在溶液中的构象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2D和2D NMR技术结合量了化学中分子动力学(MD)模拟和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方法,对群多普利和卡培他滨的立体结构进行了研究。对群多普利的研究表明,因酰胺键的受阻旋转,该药物分子在不同溶液中均存在顺式和反式两种构象,且顺式构象为其优势构象;溶剂化效应的影响导致DMSO溶液中两种构象的能量差远小于在CDCl3溶液中的能量差,由动态NMR实验结果可以计算出酰胺键旋转的活化自由能为16.2kcal/mol。卡培他滨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分子结构中存在两个C-N键,即氨基甲酸酯C-N键以及连接吠喃环和嘧啶环的C-N键,前者因本身所具有的半双键性质而旋转受阻,后者则受空间位阻的作用而旋转受阻,导致卡培他滨在CDCl3溶液中存在4个构象异构体。通过动态NMR实验发现其中3个异构体相互转换所需的能垒极低,需在极低的测试温度下方可观测得到,而在265K时仅显示者的平均构象;另外1个异构体则因酰胺键上NH质子的迁移而形成了分子内氢键。本研究还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上述两个药物分子进行了最低能量结构的优化计算,进一步验证了NMR实验结论。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以升麻中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升麻药材的1H NMR指纹图谱,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完整全面的升麻质量评价和控制体系。研究结果表明,1H NMR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是一种简便易行且准确可靠的检测手段,非常适合于升麻药材的品种鉴别和化学分类研究,不仅能够更为全面地反映药材的内在品质,而且为升麻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同时,本研究首次发现群多普利和卡培他滨在溶液中存在多种构象异构体,并通过NMR实验和量子化学计算阐明了其立体结构。不仅从分子结构水平上对其构象行为做出了合理的解释,也为进一步研究药物的药效性能以及药物分子与靶酶分子的作用方式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