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枣为中国传统五果之一,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栽培、加工与利用的历史悠久,在历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当前仍然具有重要的经济、文化与社会价值。《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农政全书》、《授时通考》等知名农书对枣的栽培技术都有详细总结,涉及选地、选种、移栽、管理、收获等方面。为了克服鲜枣保鲜期短,不便于储存的局限,古代人民还对鲜枣进行干化、熟化、液化加工,制成丰富多样的枣产品。漫长的栽培与加工历史成就了中国古代诸多历史名枣,其知名的方式可总结为四种,即以产地知名、以外观知名、以口味知名、以文化驰名。枣是药食同源产品,其利用方式多样。最常见的食用方法就是直接采食鲜枣果,而对一些口感不好的或者未成熟的枣果,则可以用水煮熟食用。而且枣果、枣树叶还具有救饥功能,甚至在粮草匮乏时还充作将士的军粮。一些著名的枣或者枣产品还是重要的商品,贸易至全国各地。枣也是古代制作各种养生方、养生汤、养生粥、养发保健方的重要原料或者辅料,发挥着养脾胃、助睡眠、强体质等功效。枣树的叶、花、根、果皆可入药,为中医中使用最广泛的药材之一,出现在儿科、妇科、内科、外科等诸多方剂之中,治疗多种疾病。枣还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与喻义,古代婚礼、祭祀以及道教修仙等文化活动都多会用到枣,诸多制香配方中也添加枣。鉴于枣的丰富用途及其重要的经济、文化价值,其引起古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依据文字材料,北魏时期首次颁布“枣政”,授田种枣,此举为后代各朝效仿沿用,颁布一系列政令保证种枣用地以及种植数量;同时严禁砍伐、焚烧等各种破坏枣树的行为,如有违背,加以严惩。政府还对种枣有功的地方官员以及个人进行奖励,以调动种枣积极性,同时还给予减税等优惠政策。各地把质量好、品种优的枣上贡给朝廷,称为枣贡。随着枣业的发达,枣税也成为传统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明朝,枣税征收方式更加明确,有枣株课米和枣子易米两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