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大量作家全集或文集和成型的文献资料已陆续出现,一些作家研究,文学史研究等文献资料积累工作也已在进行。但在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由于文献资料的拘囿而造成对作家形象认识不够全面的情况不在少数,尤其是像彭燕郊这类跨越现当代文学阶段的人物。彭燕郊是一个有着漫长写作历史(1938-2008)的作家,其创作风格多变,又有着“七月派”诗人、“胡风”分子、“归来”作家、大学教授、文艺活动组织者等多重身份,但在目前的研究中,对其的研究主要思路是从“七月派”诗人和地域(湖湘)文学等角度,再有就是从创作论的角度来研究其人与作品,但其所存的文献资料显示,彭燕郊研究还存在着很大空间。本文主要从两个层面入手,一个是版本批评的层面,另一个是新文献的发掘与作家研究互动的层面。文章按彭燕郊作品按时期分类,收集解放前、新时期以来的诗歌的版本,在第二章主要是彭燕郊作品的版本内容研究和校勘,这一部分以版本多样、有代表性、类型丰富等选择标准,选取解放前的作品代表为《冬日》《小牛犊》《殡仪》,新时期以来的代表作品为《画仙人掌》《钢琴演奏》《无色透明的下去》,另外还列举了一种特殊的修改,即诗歌变体的情况,即《陈爱莲》这首诗歌存在自由诗和散文诗两种文体。第三章,本文用注释、考证等方法从时间顺序总结了彭燕郊作品的出版情况,还讨论了彭燕郊版本修改的原因,又分精简语言、补充细节、调整节奏、修正、确定定本等内因和语言规范化、政治审查、根据读者意见修改等原因。这一部分的最后,讨论的是彭燕郊及相关文学史研究,版本批评具有保存文学史现实,展示作品的版本衍变,便于后续研究工作的工作开展等意义。第四章着重探讨“新材料’”的发掘与整理对作家研究带来的效应,从回忆文集、口述史、书信集、课程讲稿等材料的整理,探寻彭燕郊在原有形象外的编辑、民间文艺组织者和教育工作者等多重身份。由此可知,在文献学视域下对作家进行研究,对更加深入、客观地了解作家作品,重塑更加全面的作家形象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