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农田微集水种植技术能够通过改变农田地表构造较大限度地接纳天然降水,使之汇集并贮蓄于作物根际土壤中,被作物有效利用,以满足作物生长水分需求。同时,兼具保墒和改善土壤温度状况的作用。本研究针对辽西风沙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水土流失及风蚀沙化严重,降雨量不足,且季节分配不均,干旱频发的突出问题,以传统种植模式,暨农业生产普遍采用的裸地种植为对照(CK),研究了垄上覆盖地膜沟内不覆盖种植(T1)、垄上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田微集水种植技术能够通过改变农田地表构造较大限度地接纳天然降水,使之汇集并贮蓄于作物根际土壤中,被作物有效利用,以满足作物生长水分需求。同时,兼具保墒和改善土壤温度状况的作用。本研究针对辽西风沙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水土流失及风蚀沙化严重,降雨量不足,且季节分配不均,干旱频发的突出问题,以传统种植模式,暨农业生产普遍采用的裸地种植为对照(CK),研究了垄上覆盖地膜沟内不覆盖种植(T1)、垄上覆盖地膜沟内覆盖地膜种植(T2)和垄上覆盖地膜沟内覆盖秸秆种植(T3)三种一元或二元覆盖微集水模
其他文献
本文以新疆裕民县红花籽及榨油后的籽粕为原料,对籽分离蛋白质的组分进行了分析;对红花籽粕分别采用碱溶酸沉法、水酶法、盐溶法对其蛋白质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三种方法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确立了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不同方法提取籽粕蛋白质的功能性与大豆分离蛋白质功能性进行对比,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籽的基本组分;采用奥斯本-门德尔(Osborne-Mendel)法,对籽进行分级分离蛋白,依次得到四种蛋白组分,
新疆滴灌春小麦生产中时有高产田出现,但由于缺乏规模化持续稳产高产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高产重演性差,不能实现大面积高产。鉴于此论文从作物群体发育角度,采用小区试验与大田调查同步进行的方式,研究了不同水氮处理下滴灌春小麦群体结构和产量形成规律。通过控制根区灌水量和施氮量,优化滴灌春小麦群体结构,阐明滴灌小麦高产的群体结构特征及功能特点的关键调控过程,揭示滴灌春小麦光合物质生产、贮存与调运的高产机理,
耐盐性(Salt tolerance)是植物在受到盐胁迫环境时所表现出适应性和抵抗力。不同农作物及同一农作物的不同品种的耐盐性是具有很大差异的,小麦的耐盐性也是如此。小麦耐盐种质的筛选成为育种的目标,是近年来由于盐碱地面积不断增大而成为研究热点。筛选耐盐小麦种质资源对利用新疆盐碱化土壤和农业生产具有主要意义。本研究首先按照农业部行业标准NY/PZT001-2002进行了芽期和苗期的耐盐性鉴定,对2
本研究收集24种不同来源草木樨材料在拜城县米吉克乡进行大田试验,比较不同材料间种子质量、光合指标及生产性能营养指标,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供试材料;将适宜当地种植材料进行不同耕作方式,比较各处理间不同月份不同土层间土壤理化性质变化,为当地农艺耕作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进行不同施肥处理对草木樨种子生产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吉林品种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极显著高于其他供试材料(p<0.01);其
大豆(Glycine max(L.)Merr.)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工业原料,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重要价值。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Mats.))是我国大豆生产上最主要的害虫,在全国大豆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而大豆胞囊线虫病也是大豆产地常见的毁灭性病虫害之一,主要危害大豆根部,严重的减产70%~90%,甚至绝产。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使大豆表达高效抗
盐碱、低温和干旱等非生物胁迫因素的限制,对作物产量和质量影响严重,环境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影响因子,培育耐碱作物品种,是充分利用碱地资源,推动农牧业生产发展的重要途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我国重要的豆科植物,其营养丰富,产量高,同时具有适应性广、抗盐性强的特性,是改良和利用碱地的主要植物。传统的育种方法培育优良新品种较慢,因此,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耐碱的转基因苜蓿,充分利
渭北黄土区是粮食主产区,生态环境脆弱,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林套作栽培是改善脆弱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技术途径。核桃(JuglansregiaL.)是渭北黄土区具有代表性的经济林树种,按照一定规格与农作物套作栽培,发挥农林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作用,可望达到粮食与核桃双丰收,对于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和提高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陇县6~10年生核桃树与核桃与小麦套作的小气
针对塔里木灌区土壤普遍含盐,次生盐碱化严重,灌水资源匮乏,冬春灌水定额较大,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等的现状。本试验在连作棉田滴灌条件下,以南疆主栽品种中棉49为研究对象,采取冬春灌差异化处理的方法,研究冬灌和春灌对土壤盐分的淋洗作用,分析不同灌水量的土壤水盐分布特征及棉花生理特征,初步确定合理的冬春灌定额,为合理地确定土壤次生盐碱化防治措施和田间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研究表明,冬
高粱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大麦的第五大禾谷类作物,在全世界气候变化和人口日益增长的趋势下,高粱、甜高粱以其抗旱、耐涝、耐盐碱,抗逆性强、生物产量高等突出优势使其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开发利用盐碱地及边际性土地及做为可再生能源植物的模式植物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大力研究,同时高粱作为具有高产生理基础的C4植物在2009年完成全基因组测序后,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关联定位分析是
玉米是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增产对应对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的情况下,籽粒营养元素缺乏现象越来越普遍和严重。本文选取吉林省主推的两种玉米品种,分两年于吉林大学大西农场设置田间试验,用以探索不同播种密度下,玉米籽粒产量以及锰、镁元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2010年试验中,CI6502品种随播种密度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于7万株/公顷密度达到峰值,且达到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