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奖励学习中和奖励建立联结的刺激特征,当该刺激特征不再能够预测奖励结果时仍能无意识的捕获注意,即价值驱动的注意捕获。个体优先注意与价值相关的刺激具有适应意义,能够避免损失,使奖励最大化。有关价值驱动注意捕获产生的原因,存在着基于空间的注意转移观和基于非空间的过滤观之争。在以往研究中,与奖励联结的特征都是与任务相关的单一视觉特征(如,颜色、形状、方向)。然而对某一特征的注意选择受到空间位置的调节。当与奖励联结时,任务相关特征如何受到空间信息调节还不清楚。为了探讨此问题,本研究采用联合信息(即将任务相关的颜色特征与空间信息结合)来预测奖励,考察价值驱动的注意捕获。本论文包括三项研究,共7个实验,均采用训练-测试两阶段范式。研究一探讨空间位置信息以及颜色和空间位置联合信息在价值驱动注意捕获中的作用,包括3个实验。实验1探讨基于位置的价值驱动的注意捕获效应。20名被试参加实验。训练阶段将两个不相邻的位置出现的颜色刺激和高奖励建立联结,将另外两个不相邻的位置出现的同样刺激和低奖励建立联结,为2(奖励水平:高、低)×2(阶段:1、2)被试内设计。在测试阶段,这个颜色刺激作为分心物出现。测试阶段为单因素被试内设计(分心物的位置:不出现、高奖励位置、低奖励位置、高奖励之间的中性位置、低奖励之间的中性位置、高低奖励之间的中性位置);结果发现,只有当分心物出现在高奖励位置或两个高奖励位置之间的中性位置,才能捕获注意。实验2考察基于位置的价值驱动注意捕获效应是由于整体效应还是由于扩散效应导致的。20名被试参加实验。训练阶段将两个相邻位置分别和高、低奖励建立联结(即:去除掉两个高奖励位置之间的中性位置),为2(奖励水平:高、低)×2(阶段:1、2)被试内设计。测试阶段为单因素被试内设计(分心物的位置:不出现、高奖励位置、低奖励位置、高奖励邻近中性位置、低奖励邻近中性位置、高低奖励之间的中性位置)。结果发现,只有分心物出现在高奖励位置才能够捕获注意,结果支持整体效应。实验3考察颜色和位置信息在价值驱动注意捕获中的交互作用。24名被试参加实验。训练阶段将颜色和位置联合起来预测奖励,为2(奖励水平:高、低)×2(阶段:1、2)被试内设计。测试阶段,分心物的呈现方式为2(颜色:高奖励颜色、低奖励颜色)×5(位置:高奖励位置、低奖励位置、高奖励之间中性位置、低奖励之间中性位置、高低奖励之间中性位置)被试内设计。结果发现,只有高奖励颜色出现在高奖励位置或高奖励之间的中性位置时才能捕获注意。研究二探讨空间场景信息以及颜色和空间场景联合信息在价值驱动注意捕获中的作用。包括2个实验。实验4探讨基于空间场景的价值驱动注意捕获效应。24名被试参加实验。训练阶段将不同的场景下出现的同一颜色刺激分别与高、低奖励建立联结,为2(奖励水平:高、低)×6(阶段:1-6)被试内设计。测试阶段为3(场景:高奖励场景、低奖励场景、中性场景)×2(分心物:出现、不出现)被试内设计。结果表明,只有当分心物出现在高奖励场景下才能捕获注意。实验5考察颜色和空间场景联合信息在价值驱动注意捕获中的交互作用。24名被试参加实验。在训练阶段,将一种场景下出现的颜色A与高奖励建立联结,而将另一种场景下出现的颜色B与低奖励建立联结,为2(奖励水平:高、低)×6(阶段:1-6)被试内设计。测试阶段为3(颜色:高奖励颜色、低奖励颜色、无分心物)×3(场景:高奖励场景、低奖励场景、中性场景)被试内设计。结果表明,高奖励颜色在所有场景中,均能够捕获注意。在研究一和研究二的实验结束后,要求被试完成奖励-联结问卷,实验结果表明,大多数被试在训练阶段能够外显意识到奖励联结规律。研究三探讨任务无关的分心颜色特征在价值驱动注意捕获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包括2个实验。实验6考察奖励-联结的任务无关颜色刺激作为突显分心物出现能否捕获注意。20名被试参加实验。训练阶段采用侧抑制任务,将侧面刺激的颜色与奖励建立联结,为2(奖励水平:高、低)×2(侧面与目标数字的奇偶一致性:一致、不一致)。测试阶段为单因素设计(分心物呈现:不出现、高奖励联结分心物出现、低奖励联结分心物出现)。结果发现,当与高奖励联结颜色作为突显分心物出现,相对对低奖励联结颜色来说,能够更大程度的捕获注意。实验7考察奖励-联结的任务无关颜色刺激作为不突显分心物出现能否捕获注意,并结合ERPs的N2pc指标考察价值驱动的注意捕获效应是由于空间转移还是过滤代价导致的。18名被试参加实验。训练阶段与测试阶段的实验设计与实验6完全相同。区别是,测试阶段奖励联结的分心物作为不突显特征出现。行为数据结果表明,与高奖励联结的颜色分心物当不再突显时仍然能够捕获注意。ERPs数据表明,与高奖励联结的分心物并没有诱发N2pc成分。本研究条件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奖励预测性信息对于价值驱动注意捕获的产生是充分且必要的。奖励预测性信息可以是任务相关的:如目标的颜色和位置,也可以是任务无关的:如目标刺激所存在的场景或和目标无关的分心刺激特征。只要能够预测并区分不同数量的奖励,均能够产生价值驱动的注意捕获效应。(2)位置所产生的价值驱动的注意捕获具有一定的泛化性,表现为分心物出现在两个高奖励之间的中性位置时也能够产生价值驱动的注意捕获效应,这种泛化是由于训练阶段奖励学习的整体效应所导致。(3)当将颜色和位置联合起来预测奖励时,个体在训练阶段能够将颜色和位置的联合特征"捆绑"起来与奖励建立联结;训练阶段建立的联结不能泛化到部分特征上。(4)当将颜色和场景联合起来预测奖励时,颜色会获得优先的注意,产生价值驱动的注意捕获,而场景不发挥作用。(5)在训练阶段,大多数被试能够外显的意识到信息与奖励之间的联结规律,个体在训练阶段进行了外显的学习。(6)训练阶段和高奖励相联结的分心刺激特征,在测试阶段作为突显的分心物出现时或作为不突显的分心物出现时,均能够引发价值驱动的注意捕获效应。ERPs结果表明,注意捕获的产生不是由于注意的空间转移导致的,而是由过滤代价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