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2基催化剂的金属--载体间相互作用调控及其CO氧化性能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rry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CeO2为载体的负载型催化剂被广泛应用到各种反应过程,例如CO低温氧化和CO选择性氧化(CO-PROX),Pd或Cu常分别作为这两个反应的金属活性中心。一般认为,活性金属和CeO2之间会发生形貌重构和价态改变,产生金属-载体间强相互作用,得到的特殊活性位点以及协同效应是优异催化性能的关键。因此,从催化剂设计角度来说,如何调控活性金属和CeO2的界面,强化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反应效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另一方面,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形貌重构和价态改变十分复杂。这使得研究者们在认识协同作用、确认活性物种以及阐述构效关系等方面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
  本文选择CeO2负载Pd或Cu的催化剂,通过改进制备方法调节活性金属和CeO2间相互作用,探究了相互作用的形成机制。并以此为基础,优化催化剂的结构,提高了催化剂的CO低温氧化和CO-PROX活性,较系统地阐明了催化剂的结构变化以及反应机理。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采用改进的反应沉积方法,合成出一系列相互作用变化的PdO/CeO2催化剂。表征发现,当CeO2具有丰富的氧空穴时,催化剂上形成了超薄纳米团簇状Pd-Ce混合氧化物。这种结构拥有特殊的Pd吸附位点和良好的氧化还原能力,是相互作用的关键。CO低温氧化反应中,CO直接吸附在Pd位点上,然后与周围的活泼氧结合生成CO2。之后,O2会迅速解离并填充结构中失去活泼氧的位置。整个过程伴随着Pd2+/Pd4+的相互转化。由于CO的吸附和O2的解离发生在不同位置,Pd-Ce混合氧化物的反应遵循非竞争性机理,拥有高活性。然而,当CeO2不具有氧空穴时,催化剂上将形成典型PdO团簇。反应时,PdO被还原为金属Pd,CO和O2竞争吸附在Pd表面并生成CO2。竞争吸附使得CO氧化过程遵循竞争性机理,PdO由此表现出低活性。不同含量的CeO2氧空穴导致形成不同比例的Pd-Ce混合氧化物和PdO,催化剂因此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催化性能。
  其次采用双氧水调控CeO2表面,合成出一系列相互作用变化的CuO/CeO2催化剂,用于CO选择性氧化反应。结果发现,CeO2的表面两电子氧空穴影响相互作用。首先两电子氧空穴吸附氧气形成过氧官能团O22-。CuO负载时,Cu2+填入O22-得到Cu-[O]x-Ce,O22-的额外两电子在Cu-[O]x-Ce上再分散产生成对的Cu+-Ce3+。由于界面的结构和电子性质改变,CuO和CeO2间形成了相互作用。这时的CuO团簇呈现配位不饱和的状态,氧化还原能力获得提升。当两电子氧空穴减少时,相互作用减弱,CuO的配位不饱和程度和氧化还原能力随之降低。CuO团簇的这些变化改变了催化活性。除了表面两电子氧空穴外,CeO2的表面性质还包括暴露的不同晶面。其中,CeO2的{110}和{100}晶面能诱导CuO/CeO2产生配位不饱和CuO。此时的催化剂仍有相互作用,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效果。CeO2的{111}晶面则诱导CuO/CeO2产生符合化学计量数的CuO。催化剂不具备相互作用,表现出低活性。
  基于以上的发现,采用超声辅助的共沉淀方法,制备一系列相互作用变化的CuO/CeO2催化剂。适当的超声时间明显增加了CeO2表面两电子氧空穴的含量。催化剂中更多的Cu-[O]x-Ce强化了相互作用,CO-PROX活性提高。机理研究发现,配位不饱和CuO中的Cu+提供了CO的吸附位点,氧化还原能力提升得到的活泼氧迅速地将CO氧化,O2则补充进入形成新的活泼氧。整个过程伴随着Cu2+/Cu+和Ce4+/Ce3+的转化。催化剂遵循非竞争性机理,拥有良好的反应活性。催化剂的结构变化影响活泼氧的循环能力,却并不影响吸附位点Cu+的量。活性氧的循环能力和反应速率线性相关,是造成催化活性改变的关键因素之一。
  适当负载量的CuO配合CeO2表面两电子氧空穴才能产生最佳的活性。除了找到最佳CuO负载量外,本文进一步探究了CuO的结构和性质。催化剂上产生了一系列不同的Cu物种,这些物种拥有不同的氧化还原能力,并在CO-PROX反应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同CeO2相互作用最强的Cu-[O]x-Ce具有优良的氧化还原能力,能选择性氧化富H2条件下的CO。同CeO2相互作用较弱的无定形CuOx团簇具有较弱的氧化还原能力,会同时氧化CO和H2,极大地降低CO-PROX的选择性。同CeO2相互作用最弱的聚集态CuOx团簇具有最差的氧化还原能力,对CO和H2的反应活性都很低。这三类Cu物种的相对比例随着负载量的调整而发生变化,协同影响催化效果。
其他文献
利用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对解决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战略意义。然而,常用光催化半导体,诸如ZnO、Ti O_2的禁带宽,限制了它们的光响应范围,使得只有能量大于或等于禁带宽度的短波长光子才能引起光催化反应。因此,提高太阳光能的利用率,扩展光催化半导体的光响应范围成为本领域研究热点。本论文以此为出发点,采用稀土掺杂NaYF_4:Yb~(3+),Tm~(3+)与半导体材料ZnO、
学位
通过光电化学电池(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PEC)将太阳能转化、收集、储存在H_2中,然后利用H_2提供能量,产生的能量高而且无污染,这将有效地解决世界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光电极是PEC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材料的优劣决定着PEC光电转换效率的高低。N型半导体金属氧化物材料因具有合适的带隙、化学稳定性高、高的理论光电流密度、价格低廉、资源丰富等优势,被认为最有潜能成为一
学位
得益于独特的晶体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二维材料在电子器件和自旋电子器件、单原子催化剂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然而,二维材料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着挑战:一是常见的二维材料难以同时具备各向异性的高载流子迁移率、强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和环境稳定性等优点,使其在高性能电子器件和自旋电子器件中的应用受限;二是目前实验上改进二维材料的化学活性普遍采用试错法,缺乏对化学活性与复杂的配位效应之间关系的理解,这严重制约
学位
纳米粒子的形貌是决定各种纳米材料性质和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设计和控制反应条件以获得特定的形貌是一个复杂且困难的过程。理论上,一旦暴露的晶体表面的表面能已知,就可以通过Wulff构造得到晶体的平衡形貌。Wulff构造是研究和预测纳米粒子形貌的一个有效工具,但表面能数据的缺乏阻碍了该方法的适用性。近年来,大量的理论计算和实验都致力于确定纳米粒子的表面能和形貌。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最优化方法和
学位
在石油及石油化工过程控制领域中,对于一系列石油及石油化工装置运行状态估计以及故障信号估计等复杂工程问题,可以将其建模为研究实际测量信号下复杂网络系统的估计器性能分析与设计问题。在石油及石油化工行业的工程实际中,复杂网络系统的状态往往不可直接获得,需要根据测量信号来对其进行估计。不充分信息指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由网络中的物理设备限制或有限通信带宽等原因导致的测量不完全现象,包括网络攻击、传感器饱和、信
学位
随着国家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低浓度煤层气的开发利用迫在眉睫。煤层气中主要组分甲烷(CH_4)与氮气(N_2)的物理性质非常接近而难以分离,这一技术难题严重制约了低浓度煤层气的开发利用。采用变压吸附分离技术浓缩提纯CH_4/N_2混合气体中的CH_4是解决低浓度煤层气开发利用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论文选用储量丰富、加工成本低的天然斜发沸石为原料,利用其独特的离子吸附和交换性能,通过调控孔道大小、孔径
学位
异戊二烯是合成橡胶的重要单体,同时也是医药、香料和农药等领域的重要原料。虽然异戊二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但是由于收集困难,目前工业应用的异戊二烯主要来自石油化工副产物,价格受石油工业波动影响,因此,开发绿色可持续的异戊二烯合成方法势在必行。生物法合成大宗化学品具有环境友好、条件温和、原料可再生等优势。由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遗传背景清楚,分子操作系统成熟,已经
学位
海洋微生物生存的极端环境使其在演化和适应环境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途径,已经发现海洋微生物具有显著生物活性和新骨架结构的诸多化合物,其独特的代谢途径和遗传背景为新药发现提供着可能性。本课题以南极磷虾及海水为分离源,筛选纤溶活性菌株,鉴定活性菌株的种属特性,优化发酵条件,分离纯化小分子纤溶活性化合物和纤溶酶,解析纤溶活性小分子化合物结构和纤溶酶酶学特性,研究活性化合物的纤溶特性。活性菌株
学位
近年来,刺激响应型表面活性剂以及其相关的智能型体系是表面活性剂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其中,pH响应型表面活性剂具有操作简单、经济适用、易于产业化等优点,在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中被广泛研究。此外,以天然产物为原料制备绿色表面活性剂也是表面活性剂的重要发展方向。松香是我国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其主要成分树脂酸含有独特的三环二萜刚性结构,具有明显的疏水性。松香树脂酸的结构中含有双键和羧基两个反应活性中心,易
抗肿瘤大分子-药物键合物是近年来抗肿瘤药物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其主要优良特性体现在高水溶性、生物相容性以及对肿瘤环境的响应性等诸多方面。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大分子-药物键合物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目前的研究表明,造成大分子-药物键合物疗效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药物载体分子不能在肿瘤组织中高效的渗透、不能渗透至肿瘤深层的缺氧区域。而缺氧区域中的肿瘤细胞往往代谢缓慢,对药物分子不敏感,同时恶化程度高、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