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四十多年的波澜壮阔发展历程,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已经被历史证明。在四十多年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和深化进出口贸易、吸引外资投资,同时中国也加快国内企业和资本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对外开放不仅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的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二并且仍然在继续快速增长,同时也促使中国经济发展不断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效率稳步提升。在改革开放战略的不断引领下,国民经济发展无论是整体发展规模还是产业发展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效率均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独树一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展引擎,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国家综合国力跃居发展世界前列,十四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改善。因此,对外开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和作用。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显然,这种不平衡不充分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也表现的较为明显。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由高速增长向中低速增长的换挡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加快,我国对外贸易进入稳规模、提质量、转动能的重要发展阶段,对外开放在经济发展中的扮演角色和作用更加突出。同时还应当看到的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出现新的挑战,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对外开放面临的国际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带来严峻的挑战,如何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由重规模向调结构和重效率转变,在实现经济稳增长的同时,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优化升级,提升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效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同时还应看到,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制度紧密相关。改革开放以来,府际关系的调整,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以及中央东部优先开放策略在地方对外开放和经济增长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使得对外开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时空上的异质性,这也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动因。因此,这为本文分析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时空效应提供了很好的分析视角,也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提供了全新的分析认识。因此,全面总结和分析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率的影响,既是对改革开放四十多周年总结和检验,同时也是对改革开放的深刻反思,对于未来我国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坚定对外开放的定力和信心,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共分为八个章节,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是本文的导论。本部分围绕对外开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对外开放和经济增长发展的研究,并对研究现状进行述评,接着介绍了本文的研究选题的视角,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指出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和不足。第二章是概念界定与理论回顾。本部分首先介绍了对外开放的概念,对外开放包含的三个维度:进出口贸易、外资进入和对外投资。其次是经济发展的概念,经济发展的三个维度:经济规模、产业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效率。本章节的理论介绍为后续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是关于我国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概况分析。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历程主要包括进出口贸易、外资利用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以及我国经济发展规模、产业发展结构、经济发展效率概况进行统计描述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的总体评价。第四章是关于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规模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本部分通过研究背景和文献梳理提出问题,然后进行理论机制分析和问题假说的提出,模型构建、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主要从样本的整体性、东中西部、阶段性以及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同时通过构建系统GMM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进而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第五章是关于外开放对我国产业结构及其优化影响的实证分析。首先是问题的提出和文献综述。然后是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说的提出,构建模型和变量选择说明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分别从对外开放对第一、二、三产业的影响以及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同时通过构建系统GMM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第六章是关于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本部分首先是问题的提出和文献综述以及理论分析与问题假说,然后是实证分析,通过DEA模型测算出我国经济增长的效率,然后从对外开放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整体性影响、东中西部区域差异性影响、阶段性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第七章是关于对外开放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结论和相应的政策建议。本部分通过前六个章节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同时针对研究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文进一步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