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一个重要命题——“性恶”。 “性恶”思想是天台宗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是天台佛学的特色所在。本论文对“性恶”思想作了系统的教义学上的探索,(一)阐明了“性恶”善恶相即的基本义“性恶但是恶法门”、引伸义“烦恼即菩提”及其相应的修行实践“妄心观”的含义.从而清晰地界定了“性恶”的义域;(二)揭示了“性恶”的三大佛理依据即“三谛圆融”、“性具”和“法性即无明”,并指明这三大佛理依据其实分别是心、佛与众生之“性恶”的基础,从而解释了天台宗所信奉的“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在“性恶”意义上的成立;(三)探寻了“性恶”思想的三大渊源即《法华经》中的“观世音救度众生”思想,《维摩诘经》中的“如来种”思想和慧思的“性具染净”思想,并明确了与这三大渊源相关的“性恶”思想的具体内容;(四)理清了“性恶”思想从经验形态到理论形态的发展过程,这就是智(岂)将“性恶”思想圆融化,使之成为天台圆教的一种“当体全是”的圆融理论;(五)论述了智(岂)法裔对“性恶”思想的承继和发展,让人们看到了“性恶”思想在天台宗思想发展史中的流动;(六)对“性恶”思想的佛教意义作出了中肯的评价,指出它是一种“对治末法”、帮助末法时代众生解脱成佛的现实主义的佛学思想。最后(.)笔者自认(.)本论文最大的功绩在于揭示了“性恶”与作为天台宗创宗旗号的那句悖语式口号“烦恼即菩提”之间的意义联系,指出人们只有从“性恶”入手才能解开天台宗“烦恼即菩提”的悖结而明了其奥义。有鉴于此(.)笔者将这篇研究天台宗“性恶”思想的博士论文命名为《烦恼即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