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吉思汗是蒙古族的伟大英雄,中国和蒙古国的艺术家们都曾通过影视的形式成功地塑造了成吉思汗的形象,讴歌了他坚韧顽强、睿智勇敢、富于英雄主义等可贵品质,以及统一蒙古大漠、建立蒙古帝国的伟大历史功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当是2004年由中国王文杰执导并制作的大型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和蒙古国1990年制作的长篇电影《苍天的力量》。这两部影视作品都以成吉思汗的形象塑造为中心,对成吉思汗的英雄品格分别进行了深度的文化诠释,成为具有历史意义和民族特色的影视经典。但由于历史文化、国家语境以及民族心理等原因,创作主体关于历史、民族文化精神的不同认知,使得成吉思汗形象内涵显出很大的不同。具体的如少年时期的铁木真,《成吉思汗》更强调他的孤苦无依,渲染这位少年英雄艰难困苦的命运遭际,让人同情;而《苍天的力量》则更侧重描写少年铁木真困苦境遇中的坚韧和抗争,让人感奋。青年时期的铁木真形象,《成吉思汗》将重点置于主人公的报恩与复仇方面,更多地表现铁木真行为的合理性,具有道德评判的色彩,使得铁木真具有了快意恩仇的英雄品格。而《苍天的力量》似乎无意在道德感上过多纠缠,他们更看重铁木真在复杂纷纭斗争中的正义与睿智,表现他非凡的才能。 按照上述文化逻辑,中老年时期成吉思汗形象的塑造,《成吉思汗》则渲染其恩仇必报的侠义故事,《苍天的力量》则在其勇猛睿智方面浓墨重彩,从而使得成吉思汗形象同中见异,甚至各具风采。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也是全球一体化语境下,中、蒙两国交流、交往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同中有异,甚至异还是主要方面。究其原因,自然是彼此间文化差异所致。 首先,不同的国家语境,即中国人更愿意将成吉思汗的蒙古叙事置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话语建构中,而蒙古国则没有这样的使命和愿望。 其次,就是成吉思汗形象上具有中国文化深厚的儒家色彩,其英雄的品质更多地表现为儒家“内圣外王”的内涵,而蒙古国作为草原游牧文化的传承者,更保有游牧民族的原始意识,强调英雄的内在品质,像正义、包容和睿智等。 再次,中国和蒙古国文化关于英雄的文化认知视角是有差异的。中国关于英雄的理解,往往有传统汉文化的意味,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以及仁义爱民等,而蒙古国则相对比较纯粹与单一。 上述这些原因,都使得中、蒙艺术家们面对英雄成吉思汗这个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时,产生了“有意味”的不同,这在中、蒙两国睦邻友好的交往中,是值得认真关注与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