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介导微泡联合阿霉素对小鼠H22移植瘤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xgodki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超声纳米微泡增强阿霉素对小鼠H22移植瘤抑制作用的实验目的探讨超声辐照联合微泡是否能增强阿霉素对小鼠H22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将50只已建立皮下H22移植瘤模型的昆明雌鼠随机分为五组,即对照组、单纯阿霉素组(ADM组)、阿霉素+纳米微泡组(ADM+NMB组)、阿霉素+超声组(ADM+US组)、阿霉素+纳米微泡+超声组(ADM+NMB+US组),每组10只,隔天治疗一次,监测皮下肿瘤的生长情况,治疗五次,治疗后一半数量小鼠取肿瘤标本,进行HE及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细胞坏死情况,计数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另一半小鼠继续饲养观察生存期。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治疗组肿瘤生长延缓,小鼠寿命延长,肿瘤坏死面积增加,微血管密度减少(P<0.05),而ADM+NMB+US组与其他治疗组相比,差异更显著(P<0.05)。结论超声联合纳米微泡可抑制小鼠皮下H22移植瘤的生长,且与阿霉素有协同抑制作用。第二部分超声纳米微泡联合阿霉素对小鼠H22移植瘤治疗剂量及毒性的探讨目的探讨超声纳米微泡联合阿霉素治疗小鼠H22移植瘤的剂量及毒性关系。方法将30只已建立皮下H22移植瘤模型的昆明雌鼠随机分为五组,即对照组、阿霉素1.0mg/kg、1.5mg/kg、2.5mg/kg组及1.0mg/kg阿霉素+微泡+超声组(1.0mg/kg ADM+NMB+US组),每组6只,隔天治疗一次,治疗五次。用超声监测皮下肿瘤的生长情况,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图,治疗后取肿瘤组织切片,进行HE及CD34、ki67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细胞坏死情况,计数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对肿瘤细胞增殖活性进行定量,测定小鼠血清的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评价各组处理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以及毒性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肿瘤生长延缓,肿瘤坏死面积增加,微血管密度(MVD)减少,增殖期肿瘤细胞数减少(P<0.05),1.0mg/kg ADM+NMB+US组的肿瘤体积、MVD值及增殖期肿瘤细胞数均与2.5mg/kg ADM组无显著差异外(P>0.05),显著小于其他各组(P<0.05)。1.0mg/kg ADM+NMB+US组小鼠血清的AST、CK、LDH值均低于2.5mg/kg ADM组(P<0.05),与1.0mg/kg ADM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1.5mg/kg ADM组相比仅CK值低于后者(P<0.05)。结论超声微泡与阿霉素联合应用可减少阿霉素对小鼠H22移植瘤的治疗剂量,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了化疗药的毒性。
其他文献
风湿病属于一种复杂、慢性、易复发的疾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体折磨和精神痛苦。该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情绪、抑郁心理、愤怒情绪等复杂的心理变化。本文针对风湿病患者精神情
我国在近些年来经济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全球领先水平,而在此过程中的科学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得到了很全面的运用,而且在社会很多工业产业中都有了比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笔者以平肝化痰法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取得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其理论基础初步探讨如下。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脑卒中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8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配合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
重庆朝天门大桥为世界最大的公轨两用钢桁架拱桥,主桁拱采用平衡悬臂拼装法施工,施工阶段中最大悬臂长度276m。为解决大悬臂施工难题,朝天门大桥建设采用新颖的带铰斜拉扣挂
研究目的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3(XRCC3)是RAD51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它在DNA双链损伤的同源重组修复和维持染色体稳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X射线修复交叉互
通过采用激光测厚技术对转炉炉衬侵蚀进行监测,通过转炉终点炉衬厚度和终渣条件确定合理的转炉溅护炉渣参数。采取针对性措施,实现转炉熔池环缝保持在大于300mm的安全线以上,
工程项目合同一经签订,现场签证就已经开始了。在投标的过程中,施工图预算往往是在理想的状态下编制的,没有考虑现场的特殊情况和特殊技术措施;施工管理人员往往没有全过程的
<正>虽然经历下滑困境,但据《2018中国道路客运互联网转型升级白皮书》调研数据显示,道路客运量占全国客运总量的83.3%,且道路旅客周转量占全国客运周转量的35.7%,仍旧是我国
目的:分析探讨胰腺腺癌石蜡组织中人类平衡型核苷转运蛋白1(human equilibrative nucleoside transporter 1,hENT1)表达水平与接受吉西他滨治疗的术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