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超声纳米微泡增强阿霉素对小鼠H22移植瘤抑制作用的实验目的探讨超声辐照联合微泡是否能增强阿霉素对小鼠H22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将50只已建立皮下H22移植瘤模型的昆明雌鼠随机分为五组,即对照组、单纯阿霉素组(ADM组)、阿霉素+纳米微泡组(ADM+NMB组)、阿霉素+超声组(ADM+US组)、阿霉素+纳米微泡+超声组(ADM+NMB+US组),每组10只,隔天治疗一次,监测皮下肿瘤的生长情况,治疗五次,治疗后一半数量小鼠取肿瘤标本,进行HE及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细胞坏死情况,计数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另一半小鼠继续饲养观察生存期。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治疗组肿瘤生长延缓,小鼠寿命延长,肿瘤坏死面积增加,微血管密度减少(P<0.05),而ADM+NMB+US组与其他治疗组相比,差异更显著(P<0.05)。结论超声联合纳米微泡可抑制小鼠皮下H22移植瘤的生长,且与阿霉素有协同抑制作用。第二部分超声纳米微泡联合阿霉素对小鼠H22移植瘤治疗剂量及毒性的探讨目的探讨超声纳米微泡联合阿霉素治疗小鼠H22移植瘤的剂量及毒性关系。方法将30只已建立皮下H22移植瘤模型的昆明雌鼠随机分为五组,即对照组、阿霉素1.0mg/kg、1.5mg/kg、2.5mg/kg组及1.0mg/kg阿霉素+微泡+超声组(1.0mg/kg ADM+NMB+US组),每组6只,隔天治疗一次,治疗五次。用超声监测皮下肿瘤的生长情况,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图,治疗后取肿瘤组织切片,进行HE及CD34、ki67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细胞坏死情况,计数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对肿瘤细胞增殖活性进行定量,测定小鼠血清的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评价各组处理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以及毒性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肿瘤生长延缓,肿瘤坏死面积增加,微血管密度(MVD)减少,增殖期肿瘤细胞数减少(P<0.05),1.0mg/kg ADM+NMB+US组的肿瘤体积、MVD值及增殖期肿瘤细胞数均与2.5mg/kg ADM组无显著差异外(P>0.05),显著小于其他各组(P<0.05)。1.0mg/kg ADM+NMB+US组小鼠血清的AST、CK、LDH值均低于2.5mg/kg ADM组(P<0.05),与1.0mg/kg ADM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1.5mg/kg ADM组相比仅CK值低于后者(P<0.05)。结论超声微泡与阿霉素联合应用可减少阿霉素对小鼠H22移植瘤的治疗剂量,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了化疗药的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