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意义与目的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加剧,大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大量研究也表明,近十几年来,高校大学生的各种精神心理障碍的检出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大学生各种精神障碍问题也在不断增多。2016年国家卫计委印发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高等院校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是要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长期以来,虽然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证研究有很多,但大多数都以精神病理学指标来衡量心理健康。然而个体没有精神病理学症状,并不能保证其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强调,在调查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时应该从心理健康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来评估,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也应注重心理症状消除的同时要加强幸福感等积极力量的培养。基于双因素模型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有利于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更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干预。因此,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国外常用的积极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工具一心盛量表加以修订,并用于评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状况的人口社会学表现特点,并以心盛量表作为积极心理健康指标,抑郁症状作为消极心理健康指标,验证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在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评估中的适用性。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所用到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项目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信度检验、t检验、Person积差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等。1.研究流程采用量表修订的一般方法对心盛量表进行翻译、回译和校对,修订量表条目的用词表达及内容,形成初测版心盛量表通过随机抽样进行预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小组讨论形成正式版心盛量表,随后面向全国大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并进行量表的信效度评价和相关变量的现况分析。2.研究对象(1)采用问卷星网络调查平台采用对2387名全国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在线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065份,有效回收率86.51%。其中男性781人,女性1284人;年龄范围17-26岁,平均年龄20.85±1.30;大一学生435人,大二学生764人,大三学生657人,大四及以上209人。3.研究工具评估工具包括心盛量表(Flourishing Scale,FS)、生活满意度量表(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SWLS),简版心理健康连续体量表(Mental Health Continuum Short Form,MHC-SF),简版生活目的量表(Purpose in Life Test-Short Form,PIL-SF),病人健康自评问卷(the seven item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7,PHQ-7)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数据处理软件包括SPSS.19.0、Amos21.0。三、研究结果1.中文版FS量表项目分析结果:FS总分依高低27%处的临界分数分成高、低两组,两组得分在8个项目上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条目和总分的相关分析显示,各条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818~0.886之间(P<0.01),所有项目均具有良好的鉴别度。2.中文版FS量表信度指标:FS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48,分半信度为0.917,间隔三周后重测信度为0.819。3.中文版FS量表效度指标:FS总分与SWLS的效标相关系数为0.808,与PIL-SF的效标相关系数为0.720,与MHC-SF的效标相关系数为0.777;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FS量表具有单因素结构,对应变异总解释率为75.03%;使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FS量表的结构效度,模型拟合指数都比较理想,其中X2/df=3.923,RMSEA=0.054,GFI=0.987,NFI=0.992,CFI=0.994,AGFI=0.967。4.中文版FS量表结果解释评价按照评分等级的含义采用四分法对不同心盛水平的大学生进行划分,结果显示:7.5%的学生为低心盛者,22.8%的学生为中等心盛水平,29.3%的学生具有较高的心盛水平,40.3%的学生为高心盛者,各条目及FS总均分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四分法标准能够区分不同大学生的心盛水平。5.大学生心盛现状及特点中国大学生心盛量表FS总均分为5.18±1.09,总分43.34±8.65;FS得分高于日本大学生FS得分,但低于欧美大学生的FS得分(P<0.01)。在FS总分上,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不同生源地大学生之间的得分无差异(P>0.05),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FS得分有差异(P<0.001),大一学生得分最高(P<0.05),大二学生得分最低(P<0.05),大三、大四学生无差异(P>0.05);不同家庭经济情况的学生FS得分有差异(P<0.05),经济情况好的学生FS得分更高(P<0.05)。在FS条目得分上,在他人尊重条目上,女生得分高于男生(P<0.05);在社会关系条目上,大城市的学生得分高于农村和县城的学生(P<0.05),中小城市学生与农村、县镇和大城市的学生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6.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研究(1)双因素模型的验证对三种心理健康理论假设模型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以心盛为积极心理指标,抑郁为消极心理指标建立起来的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各项指标良好,χ2/df=3.043,RMR=0.013,RMSEA=0.031,GFI=0.993,AGFI=0.984,CFI=0.997,IFI=0.997,NFI=0.996。(2)双因素模型的心理健康四分法划分根据大学生心盛状况的高、低及抑郁症状的有无进行心理健康状态四分法划分,发现大学生群体中完全健康者比例为61.9%,易感者17.7%,有症状但满足者7.7%,完全病态者12.7%。4种不同心理健康状态者在积极心理健康指标FS,SWLS,MHC-SF,PIL-SF得分上的差异(完全健康者>有症状但满足者>易感者>完全病态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消极心理健康指标PHQ-7得分上的差异(完全健康者<易感者<有症状但满足者<完全病态者)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双因素模型的心理健康六分法划分根据大学生心盛状况的高、中、低及抑郁症状的有无进行心理健康状态六分法划分,发现大学生群体中完全心理健康型(61.9%)、部分心理健康Ⅰ型(2.6%)、部分心理健康Ⅱ型(15.1%)、部分病态Ⅰ型(7.7%)及部分病态Ⅱ型(7.7%)、完全病态型(4.9%)。6种不同心理健康状态者在积极心理健康指标FS,SWLS,MHC-SF,PIL-SF得分上的差异(完全健康型>部分病态Ⅱ型>部分心理健康Ⅱ型>部分病态Ⅰ型>部分心理健康Ⅰ型>完全病态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消极心理健康指标PHQ-7得分上的差异(完全健康型<部分心理健康Ⅰ型<部分心理健康Ⅱ型<部分病态Ⅱ型<部分病态Ⅰ型<完全病态型)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四、研究结论1.修订后的心盛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今后我国新兴的积极心理健康评估工具。2.我国大学生的总体心盛水平较高,具有40.3%的学生具有很高的心盛水平;29.3%的学生具有较高的心盛水平;22.8%的学生心盛为中等水平;7.6%的学生处于低心盛水平。3.以心盛为积极心理指标的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各项拟合指标良好,适合用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评估。4.基于双因素模型的心理健康状态的四分法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大学生群体中完全健康者比例最高,易感者比例较高,有症状但满足者比例偏低,完全病态者约为12.6%,筛查效果较单纯的抑郁障碍20.4%的阳性率更具适用性。5.基于双因素模型的心理健康状态的六分法也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它对四分状态中的易感者和完全病态者进一步细化,完全病态者仅有4.9%,更有利于关注重点人群,开展心理卫生的分级预防和干预工作。6.应用FS+PHQ-7来进行双因素模型评价仅需15道题,就可对人群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分类并指导干预实践。非常简便易行并具实效性,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