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伽马射线双星是由大质量恒星(O型星,或Be型星)和致密星组成的双星系统,是大质量双星的演化过程中一个很短的阶段。目前观测到了9个伽马射线双星系统,其中有两个的致密天体已经被证认为脉冲星,我们认为其它伽马射线双星的致密天体可能也是脉冲星。伽马射线双星系统具有从射电到Te V能段的非热谱。非热谱很可能来自激波区域的辐射,而激波则是脉冲星风与大质量恒星星风相互碰撞产生的。有人提出X射线和Te V辐射分别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伽马射线双星是由大质量恒星(O型星,或Be型星)和致密星组成的双星系统,是大质量双星的演化过程中一个很短的阶段。目前观测到了9个伽马射线双星系统,其中有两个的致密天体已经被证认为脉冲星,我们认为其它伽马射线双星的致密天体可能也是脉冲星。伽马射线双星系统具有从射电到Te V能段的非热谱。非热谱很可能来自激波区域的辐射,而激波则是脉冲星风与大质量恒星星风相互碰撞产生的。有人提出X射线和Te V辐射分别是激波处加速的脉冲星风粒子的同步辐射和逆康普顿散射产生的。伽马射线双星是研究脉冲星风和激波物理,以及大质量双星系统演化一个独特的实验室。脉冲星风物理中的一个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是磁能是如何转换为脉冲星风的粒子能量。最近的研究表明,能量转换的机制可能磁重联,但磁重联发生的位置仍在讨论中。以孤立的脉冲星为例,脉冲星风的辐射主要出现在脉冲星风星云,而在终止激波之前的脉冲星风辐射很难被探测到。对于伽马射线双星系统,如果致密天体是脉冲星,则脉冲星风与伴星密集软光子场之间的逆康普顿过程将产生高能辐射。因此,我们期望对伽马射线双星高能辐射的研究可以用来限制能量转换的区域。目前已经观察到了伽马射线双星辐射的轨道调制现象,X射线和Te V能段的流量峰值位置是一致的,激波辐射模型解释可以解释这一现象。另一方面,Ge V辐射的峰值位置通常与X射线和Te V波段的峰值位置不同。这表明Ge V辐射机制不同于X射线或Te V辐射。因此,在本论文中,我们探讨了伽马射线双星的Ge V辐射起源于激波上游未受冲击脉冲星风的逆康普顿过程的可能性。LMC P3是迄今为止观测到的最亮的伽马射线双星,也是第一个在银河系外发现的。它在Ge V能段的光度至少是LS 5039的4倍。LMC P3的伴星是一个O型星,因此不会存在来自外流盘的软光子。这对于我们研究脉冲星风的性质十分有利。我们研究LMC P3的Ge V辐射,根据已有的LMC P3的轨道参数,对它的光变和能谱进行了拟合。我们发现,当前的模型能够解释观测到的Ge V辐射轨道调制幅度,以及Ge V峰值位置相对于X射线和Te V的峰值位置的偏移。为了解释观测到的Ge V能段的流量变化,我们认为磁能转换为动能的位置发生在脉冲星的光柱面附近。伽马射线双星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区分微类星体模型和脉冲星风模型。在本论文中,我们提出用X射线极化特性来区分两种模型。我们预计,对于脉冲星模型,偏振位置角沿轨道相位变化360度,而对于微类星体模型,偏振位置角随轨道相位的变化很小。因此,我们研究了脉冲星模型中可能出现的偏振特性,并讨论了未来观测的可行性,例如IXPE(Imaging X-ray Polarimetry Explorer)。我们预计伽马射线双星系统的X射线辐射是由激波的同步辐射产生的。因为激波区域的磁结构在理论上的不确定性,我们探索了三种不同情况的磁场结构:环向场,极向场,球谐场,并讨论这三种情况下的偏振特性。我们把模型应用于LS 5039,并对其将来的观测做了一些预言。LS 5039是位于银河系内的伽马射线双星,其X射线流量较高,而且在长时标上十分稳定。基于IXPE的探测灵敏度,如果LS 5039的X射线辐射区域的磁场由环向场主导,在一个轨道周期之内(3.9天)它的线偏振现象可能被观测到。如果它的磁场是极向场或者是球谐场,想要得到显著的偏振现象则需要超过10天的观测时长。
其他文献
流动、传热传质现象是能源、环境、航空航天等许多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的共性基础问题,通常采用Navier-Stokes(NS)方程组和非线性对流扩散方程(NCDE)这两大类基本数学模型来描述。这类问题通常具有多尺度、非线性、强耦合性以及边界复杂的特点,其求解具有挑战性。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数值模拟成为研究这类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因而,发展更加高效、稳健的数值方法来求解这两类方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近
【研究目的】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男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但是其作为一种“冷”肿瘤,对免疫治疗的反应性较差。巨噬细胞作为肿瘤微环境中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在PCa进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SUMO化修饰作为一种可逆的蛋白翻译后修饰模式,参与PCa的发生发展过程;然而,其在PCa免疫微环境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的功能尚不明确。基于此,本课题拟研究巨噬细胞的SUMO化
柔性混合电子是集成不可拉伸高性能无机电子与可拉伸材料/结构的柔性电子器件,已在生物医疗、人机交互、航空航天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前景。其应用场景主要位于生物器官、机器人、飞行器等复杂曲面,通过转印工艺实现与目标曲面的集成。然而由于平面与曲面间几何失配的存在,柔性混合电子器件与复杂曲面的集成面临共形贴合困难、局部损伤失效、测量结果耦合等挑战。本论文通过建立薄膜曲面共形力学模型,提出了包含稳定共形条件、应用
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简称标准模型)描述了所有已被发现的基本粒子和除引力之外的三种基本相互作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仍存在公认的它所不能解决的基本物理问题,例如,标准模型没有包含引力,无法解释暗物质、暗能量和强CP问题等。在超越标准模型的理论中,人们通常会引入新的玻色子,这些粒子也可能是暗物质的候选者,通过交换这些粒子可能产生一些新的相互作用。根据量子场论,假设旋转不变性成立的情况下,理论上费米子
随着时代与科技的持续发展,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技术的结合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农业机械与计算机智能化技术的紧密结合,可以保障农产品的生产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基于此,该文探究了现代农业机械中计算机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方式,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以期为农业机械智能化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理论支持。
在实验中观察和控制原子分子中电子的超快运动是研究学者们一直以来的梦想。电子超快运动的时间尺度一般在阿秒(1 0-18 s)量级,对此过程的追踪需要脉冲持续时间为阿秒量级的探测光源。高次谐波因其宽带的频谱结构、良好的时空相干性及能量可调谐等优势,成为实验上产生阿秒光源的常用手段,高次谐波频率梳即对应时域的阿秒脉冲序列。近些年,许多选通门技术的提出使得从阿秒脉冲序列中筛选出孤立阿秒成为可能。光电离是阿
强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产生了许多新的物理现象,如高次谐波的产生,非次序双电离等。这些强场现象的第一步都是强场电离。原子强场电离作为最简单的电离模型,在复杂系统的电离动力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标杆作用,对强场物理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尽管原子强场电离获得了大量关注,但如何定义隧穿到多光子电离的过渡区范围,以及原子轨道角动量对强场电离的影响等热点问题仍未被解决。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提出了
本文主要研究几类扩散模型的动力学性质及其相关内容。具体包括趋触、趋食饵模型及其相应Neumann初边值问题解的整体存在唯一性,有界性和渐近行为及其它相关问题。全文共分为如下七章:第一章主要介绍几类趋触、趋化、趋食饵扩散模型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简要地陈述本文的主要结果。第二章研究具趋食饵项的捕食-被捕食-共生模型的Neumann问题。利用Lp估计技术和Moser-Alikakos迭代技术,经典
随着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增长,我国农业机械智能化技术、电子智能控制技术发展较快,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智能化技术逐渐融入现代农业机械发展中,体现了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智能化发展的重要价值。因此,要注重在建设农业机械大数据库时,扩大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提升农业机械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推动农业生产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全面发展,实现农业经济的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