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天生是社会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作为个体,人类的心理发展不可能离开他生存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构成了幼儿心理发展的社会条件,也构成了幼儿心理发展本身的内容。同伴交往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性能力,本身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可测量性。近几十年来同伴交往能力作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众多研究均证实了同伴交往能力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地位。但相比之下国内学者对于同伴交往能力的研究开展较晚,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同伴交往能力尚未形成系统的认识以及不能科学评价幼儿。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现状进行考察,以近一步了解当前我国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与其特征,为家长提供能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教育建议。为此,研究尝试从以下问题进行探讨:1.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测评工具的适用性;2.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现状;3.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状况和特征。研究以成都市J区为例,采用方便抽样法,分两次取样,抽取J区29所幼儿园年龄范围为3岁-5岁11个月的幼儿,第一次取样282名,第二次取样2839名,共取样3577名。通过问卷法对3-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现状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3-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具有优秀的信效度,适用于J区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调查;2.J区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整体发展良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3.J区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在性别上差异显著,女孩同伴交往能力在语言非语言表现、亲社会行为上优于男孩;4.J区幼儿同伴交往能力还受到了就读园所性质与等级、抚养方式、家庭结构、母亲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基于以上结果,研究为抚养人提出了以下几点教育建议,以促进其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1.尊重发展差异,因材施教;2.重视家庭教育,掌握科学的抚养方式;3.关注自身教育水,提高自我教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