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青海省祁连山三河源区1999年和2006年两期的遥感影像进行人机交互式解译,建立了研究区景观类型数据,为获取景观指数提供基础;将获取的两期景观类型数据转换为栅格数据,在景观软件Fragstats3.3支持下计算得到了选取的景观指数。通过分析各景观指数变化反映研究区1999年至2006年来景观格局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景观结构异质性程度增大1999至2006年间青海省祁连山三河源区景观斑块密度,香农多样性指数和香农均匀度指数都有所增大。1999年景观中草地的面积占绝对优势,其他景观类型所占比例较小,而且分布很不均匀,景观较为单调,到2006年基本建设投资增幅增大,尤其是乡镇建设用地,道路交通和水利设施用地迅速增加,占据和分割草地景观,景观空间异质性程度在增大。(2)景观整体形状趋于复杂化研究区平均周长面积比,景观形状指数和平均形状指数都有所增大,这表明研究区景观的整体形状趋于复杂化。这主要是因为近7年来研究区景观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草地,耕地等景观类型不断受到分割和侵入,使得景观的整体形状变得较为复杂。(4)研究区景观斑块破碎化程度增加研究区景观斑块数量有所增加,斑块平均面积有所减少,边缘密度在增加。这表明近7年来研究区景观破碎化程度在加大。(4)研究区多样性趋于增大景观拼块类型在景观中均匀分布的程度呈现增加的趋势,表明了其在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后景观格局正在朝着多样化和均匀化的方向发展。研究区景观指数计算结果显示,1999年至2006年景观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在1.3~4.72间波动变化,盐碱地的平均斑块形状指数明显在增加;旱地的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在减小,其他景观的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变化不明显;景观斑块分维数由1999年至2006年变化不大,水库坑塘和耕地的平均斑块分维数趋于降低。总之,1999年至2006年研究区景观格局向多样化,破碎化趋势演进,景观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在增强。本文对青海省祁连山三河源区7年间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本地区生态环境变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