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社会公众越来越重视企业社会责任,而慈善捐赠作为社会责任的最高表现形式,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显著。中国目前正处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慈善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2015年更是我国慈善事业法制化、专业化与国际化的转折点,为了规范慈善事业,大力推行慈善文化,2015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草案)》应运而生。此后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我国首部慈善领域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与此同时,有关社会责任的三项国家标准也于2016年正式施行,这对于规范社会责任领域的相关概念与实践,促进我国慈善事业良好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来,上市公司大多都积极开展慈善捐赠活动,那么公司履行慈善捐赠义务究竟是迎合法律法规的要求还是发自内心?许多学者都从财务绩效角度出发研究慈善捐赠可能带来的结果,以期发现企业从事慈善捐赠的真实目的,但是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因而,本文认为需要寻找新的视角以进一步理解公司慈善捐赠行为。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融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成长性问题。在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的同时,如何将慈善捐赠与融资问题结合显得尤为重要。慈善捐赠行为一方面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增加利益相关方对公司事务的参与度,使得代理成本降低;另一方面,该行为使得公司面临较少的非系统风险,也使得资本成本大大降低。因此我们可以从资本成本的角度探寻慈善捐赠与其的相关性,进一步解释公司积极进行慈善捐赠的动因。本文选择2007年-2015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全面探讨慈善捐赠活动与公司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第一,慈善捐赠行为与公司的资本成本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公司慈善捐赠越多,债务资本成本、股权资本成本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都越低;进一步将样本按消费者敏感型行业与非消费者敏感型行业划分后,发现公司慈善捐赠行为对资本成本的调节机制在消费者敏感型行业中更能发挥作用,这说明我国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型消费理念已经初步形成,消费者通过自身的消费来为公司的慈善捐赠买单,进一步鼓励公司从事慈善捐赠相关活动。第二,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非国有企业更容易通过积极的慈善捐赠行为来降低其债务资本成本、股权资本成本及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即在非国有企业中,慈善捐赠降低资本成本的作用更加显著。第三,在制度环境差的地区,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严重,慈善捐赠行为所传递的信息对于债权人与投资者而言更加具有价值,即在制度环境越差的地区,慈善捐赠活动更利于缓解债务资本成本、股权资本成本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作用的发挥。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四点建议:第一,上市公司尤其是处于消费者敏感行业的公司,需要不断强化慈善捐赠的公民意识,积极投身慈善事业,逐步完善慈善捐赠的管理体系、提升信息传导速度,降低资本成本,从而有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第二,非国有企业应当将慈善捐赠活动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去,实现公司与社会的双赢;第三,转变公司慈善捐赠的模式,消除政府“摊派慈善”的怪现象,引导非国有企业树立企业公民观,调动从事慈善捐赠活动的积极性。第四,需要加紧政府职能的转变,促进“市场经济为主,行政干预为辅”的运作机制的形成,可采取适当的产业政策,积极引导资本向落后地区流动,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缩小地区差异。本文的研究贡献和创新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本文从作为社会责任最高表现形式的慈善捐赠入手,细化分析慈善捐赠行为对债务资本成本、股权资本成本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影响,第二,从融资的角度出发,通过考察慈善捐赠对投资者的作用,为研究公司社会责任的财务绩效问题提供新的研究视角。第三,鉴于我国特殊的转型经济背景,本文从产权性质与制度环境着手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解释地方政府在公司信贷中的发挥机制,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当前制度环境以及国有与非国有的差异制定出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