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水下无人自主潜航器(AUV)作为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工具,常搭载侧扫声纳完成海底沉积物探测、海底地质勘探、海底地貌测绘、水下目标搜寻等任务。执行这类任务主要存在两个技术难点,一是潜航器自主导航技术,二是侧扫声纳水下建图技术。初始对准作为确定载体初始时刻的姿态、速度的重要技术,是实现自主导航的难点之一。潜航器根据任务需求,可先在船体晃动情况下初始对准再进行布放,或者先布放再在DVL速度辅助下动态初始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下无人自主潜航器(AUV)作为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工具,常搭载侧扫声纳完成海底沉积物探测、海底地质勘探、海底地貌测绘、水下目标搜寻等任务。执行这类任务主要存在两个技术难点,一是潜航器自主导航技术,二是侧扫声纳水下建图技术。初始对准作为确定载体初始时刻的姿态、速度的重要技术,是实现自主导航的难点之一。潜航器根据任务需求,可先在船体晃动情况下初始对准再进行布放,或者先布放再在DVL速度辅助下动态初始对准。对准的精度和快速性作为初始对准的两个重要指标,影响着潜航器自主导航精度和快速反应能力。因此本文针对两种对准模式下,如何实现快速初始对准展开以下工作:1、AUV在岸基准静态或船体晃动条件下进行初始对准,采用IMU旋转180度的双位置对准方式消除等效东向陀螺零偏。引入状态变换系统误差模型替代北东地(NED)坐标系传统惯导系统误差模型,避免了姿态误差、动态情况下比力变化引起的模型误差,以及部分系统状态不可观测造成的系统协方差估计值与真实值不一致的问题。提出基于相对方位约束的联合分段滤波模型,通过扩增系统状态,并根据船载航姿系统提供的船体航向及水平姿态变化、IMU双位置对准时前后两位置的旋转角度,建立相对方位约束关系,构成新的量测方程。通过计算惯性系统北向通道误差模型的系统协方差矩阵的Ricatti方程解析解,分析新误差模型的方位角误差收敛速度。仿真实验与实测数据试验表明,基于状态变换滤波的相对方位信息约束下联合分段初始对准,能有效提高初始对准中方位角的收敛速度和精度。2、针对潜航器在多普勒速度辅助下动态对准时,粗对准过程易受时间和环境限制,造成精对准时姿态误差为大失准角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状态变换非线性漂移误差角模型用于大失准角下动态初始对准,有效解决了无位置观测信息时,姿态角误差方程中姿态误差耦合陀螺漂移误差与位置误差角的问题、系统协方差估计值与实际值不一致问题。同时,将平方根容积卡尔曼信息滤波(SR-CIF)作为非线性滤波器代替平方根容积卡尔曼滤波(SR-CKF)用于对准,简化了系统协方差矩阵的初始化,避免了因初值设置不合理引起的估计错误与性能下降。仿真实验和实测数据试验表明,非线性状态变换漂移角系统误差模型和平方根容积卡尔曼信息滤波能够实现快速DVL辅助运动对准、有效提高潜航器自主导航精度。侧扫声纳原始图像是将扫描数据按时间顺序进行显示,不能反映真实海底地貌。因此需要依据载体的速度、姿态和位置信息对原始图像进行处理,实现基于侧扫声纳的水下建图。小型无人自主潜航器常通过定期上浮获取GNSS信息的方式,消除水下SINS/DVL组合导航过程中的累积位置误差,但SINS/DVL组合导航时的水下轨迹未得到修正,且进行位置校正时航迹会出现明显的跳变。上述两个问题都会降低水下建图质量。本文针对AUV水下航迹段未修复问题和利用修复后的导航信息实施水下建图展开以下工作:3、提出了状态变换自适应滤波组合导航与航迹平滑算法(STAKF-RTS),以提高组合导航精度并实现水下航迹修复。STAKF-RTS由前向滤波器和后向平滑器组成。状态变换自适应卡尔曼滤波作为前向滤波器,首先推导了SINS/DVL组合导航与SINS/GNSS/DVL组合导航的状态变换漂移误差角系统方程与量测方程。其次利用改进的Sage_Husa自适应滤波估计量测噪声协方差阵,最后通过新息大小判别是否存在野值,发现野值后用滑动数据窗口中存贮新息值加权得到校正新息值,代替当前时刻的错误新息。最后通过新息大小判别是否存在野值,发现野值后用滑动数据窗口中存贮新息值加权得到校正新息值,代替当前时刻的错误新息。RTS平滑器为后向平滑器,在潜航器上浮水面,接收GNSS信号实施定位校正后,利用SINS/DVL组合导航和SINS/DVL/GNSS组合导航时存储的滤波器信息与导航结果进行平滑,实现水下航迹修复。实测数据试验结果表明,STAKF-RTS的前向滤波器能有效甄别与剔除DVL速度野值、实时估计随时间缓变的量测噪声、提高组合导航精度,抑制组合导航定位误差的发散,后向平滑器能够有效修复SINS/DVL组合导航时的水下航迹。4、提出基于状态变换自适应平滑的侧扫声纳水下建图算法。主要包括原始侧扫声纳图像预处理(含解码与去噪)、利用STAKF-RTS速度位置信息进行声纳图像纵向速度校正、提取海底线和横向斜距校正、利用STAKF-RTS姿态位置信息对图像进行地理编码(含平移、旋转和图像融合)、采用临域模板搜索法对地理编码中出现的缝隙进行修补,最后完成侧扫声纳水下建图。实测数据试验证明,基于STAKF-RTS导航信息的侧扫声纳水下建图能有效解决图像断层问题,并能克服水下无卫星导航信息以及SINS/DVL组合导航信息累加的定位误差影响,有效改善水下建图精度。
其他文献
我国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对飞行器设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飞行器有限元或计算流体等高保真模型,既可以灵活方便地评估设计方案的性能、验证设计的优劣,又可以基于高保真仿真分析进行优化设计和可靠性分析,从而显著提高飞行器设计水平。但是,由于“所有模型都是真实物理过程的近似”,在应用高保真模型进行飞行器设计之前,必须首先对模型的精度和置信水平进行评估,即模型确认。目前,飞行器高保真模型存在高计算复杂性
中层大气是日地耦合系统中重要的区域,大气重力波在上传的过程中输送热量、质量和动量是中层大气最主要的动力过程,影响着中层大气的环流结构和大气成分。由于重力波的频谱波段很宽,不同卫星探测器有其特定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有必要使用多种卫星资料的综合探测手段来研究重力波特征。尤其对于常用的高光谱资料来反演重力波信号必须考虑通道选择问题,以有效提取不同高度处的重力波信号。其次,青藏高原作为大气重力波的重要源地,
航天器姿态与轨道运动的动力学建模与控制方法决定了空间任务的成败,姿轨控制在空间近距离交会对接、目标监视、在轨服务等空间任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传统将姿态轨道运动分别单独建模、独立控制的模式无法充分考虑平动与转动运动的耦合影响,无法满足某些任务对位姿控制的高效性与高精度的需求。因此,航天器姿轨一体化建模与高效率高精度控制方法,对于航天器近距离操作任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本文对航天器姿轨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作为基础设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协调控制了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然而,不断增长的软件规模以及复杂度同时也带来了软件缺陷数量和复杂度的不断增长。为应对日益严重的软件缺陷问题,学术界和工业界投入大量精力来研究自动化软件缺陷定位技术。由于程序逻辑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程序内部根据其控制和依赖关系去查找缺陷变得十分困难,不确定性也较为突出,因此,许多研究人员
通过分析文本从而实现抽取特定的事件或事实信息的过程,被称为信息抽取。通过对结构不统一的非结构化文本进行信息抽取,能够得到简单明确的结构化数据,便于人们对数据进行高效检索及管理。实体关系抽取作为信息抽取技术的主要任务,在近年来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极大关注。实体关系抽取的目的在于给定一段非结构文本后,从句子中寻找、识别和分类相关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在许多下游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例如信息检索、搜索引
相对论回旋管具有功率容量高、束-壁距离远、束-波换能谐振腔几何参数敏感性低的优点,可以在高频段特别是毫米波波段实现高功率、长脉冲输出。传统的热阴极驱动的回旋管输出功率最高也没有超过100兆瓦,采用爆炸发射阴极驱动可以获得更高的输出功率。国外在80-90年代开展了爆炸发射阴极驱动的相对论回旋管研究,但受到当时爆炸发射阴极技术水平等限制,这类器件的束流碰壁损失接近90%,电子束的速度离散大,功率效率比
计算关联成像作为一种新型成像技术,通过光场调制器件进行结构化照明,并使用无空间分辨率的桶探测器测量总光强,实现了以计算重构的间接成像方式代替面阵探测器的直接成像。相对于传统光学成像,计算关联成像在抗干扰性能、光源选择范围、可物像分离等方面具有独有的优势,因此在X光显微成像、太赫兹成像、三维激光雷达、光学加密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受限于自身欠采样过程、重构算法复杂度等因素,计算关联成像依然面临着
医学图像是医学诊断的重要媒介和依据。随着过去数十年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积累了海量的医学图像数据,而计算机辅助诊断在医学图像分类和诊断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传统的医学图像分类算法一般假设不同类别的样本数量均衡,由此训练一个二分类或多分类的分类模型。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由于疾病发病率较低、不同科室所针对的疾病不同等原因,使得收集到的病人数据往往是不平衡的。在不平衡数据上训练的二分类或多分类模型会有分
在当前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高超声速地面试验设施以及化学激光器等空天领域技术发展背景下,引射器庞大的体积规模已成为亟需突破的技术瓶颈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可以有效减小引射器体积规模并提高引射性能的射流分割法,发明了一种二维构型多支板引射器,通过理论、试验和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多支板引射器的性能特性、流场结构、混合增压机制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主/被动气流在引射器流道内的混合加速、减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光谱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光谱图像感知技术在军用、民用等多领域具有重大的理论以及实践价值。各种传感器的发展和普及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由于传感器种类越来越丰富,不同设备的成像机理存在很大差异,相同设备的不同参数设置也会造成成像品质的巨大差异。为了弥补单一图像难以全面描述被摄场景信息的不足,对光谱图像融合的研究应运而生。图像融合作为光谱图像感知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