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7年夏半年西南涡在四川盆地形成降水的特征分析

来源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_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NCEP Climate Forecast System(CFS)再分析资料与TRMM多卫星降水分析产品TMPA(TRMM Multi-satellite Precipitation Analysis),对2004-2017年夏半年西南涡进行统计,按其最大降水量与西南涡低压中心的相对位置进行分类,分析频数最多的四类西南涡降水特征。随后,对四类西南涡代表个例的环流、水汽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利用WRF模式对不同类型西南涡降水形成机制差异进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通过统计2004-2017年夏半年西南涡及其降水方位,发现降水频繁出现在西南涡东北部、东部、东南部、中部,有些西南涡在两个及以上方位有降水或者无降水。分析四个频数最多的西南涡的降水范围与强度,发现,四类西南涡平均最大雨量均达到大暴雨的级别,最大6h降水量达275.1mm。其中,西南涡中部降水型暴雨范围最广,平均暴雨范围达12.3个站,且降水强度最强,6h平均最大降水量达80mm;其次为东南降水型、东部降水型与东北降水型。(2)总结四类西南涡环流特征。东北降水型与中部降水型流场相似,冷暖气流在盆地北部交汇。不同的是,中部降水型冷空气入侵范围较广,西南气流更为强盛,两支气流在盆地内形成环型的流场。而东北部降水型中,两支气流形成对峙状态。东部降水型与东南部降水型风场相似,对流层中低层均无冷空气入侵,西南气流到达盆地北部山脉时转向西。不同的是,西南涡东部降水型中,西南气流偏东,遇秦岭后向西绕流,进入盆地后加强。而在东南部降水型中,西南气流遇大巴山向西绕流,使盆地东部气流较弱。(3)对大气垂直运动的分析发现,在西南涡临近地区,都对应有显著的垂直环流圈,该环流圈通常由西南涡附近的上升气流及其北侧的下沉气流构成,而降水区通常与环流圈位置相对应。通过对比四类西南涡的降水特征,发现在无冷空气入侵的情况下,西南涡降水位置较偏南。(4)对于时次为正午12点的两个西南涡,会受到由山谷风效应引起的相当位温经向差异。若低空急流西伸,且无冷空气入侵时,山谷风效应引起低层不稳定,不稳定受到西伸的低空急流配合得以加强。背风坡的正涡度、对流层高层辐散等因素共同加强对流。当低空急流位置偏东时,西南涡产生两支上升气流,一支由于盆地西北侧冷空气入侵而产生;另一支由于盆地边缘地形对周围大气的加热作用加强了由低空急流产生的位势不稳定而产生,从而造成此次降水向东延伸。当冷空气强烈入侵时,暖湿空气沿冷空气向北倾斜上升,故引起的降水范围最大。
其他文献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模型的开发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因为它可以帮助燃料电池开发者改进燃料电池堆的设计,使得能够设计出成本更低,性能更好、效率更高的燃料电池堆。但由于计
2018新年伊始,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2018国际消费电子展(2018CES)上,来自中国本土的小鹏汽车2.0车型G3、拜腾首款车型Concept以及百度Apollo2.0等几家造车新势力,都在展会上大展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