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生产企业和政府质量监管部门的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已经不仅仅停留在食品本身的安全性上,食品标签也是食品安全不可或缺的因素。食品生产者通过食品标签的内容标识向消费者传递食品信息,消费者将预包装食品标签上显示的产品信息、质量信息、安全信息和宣传信息,作为选择和购买食品的依据。食品标签本应如实、准确地进行标示,而有些食品生产者却缺印、漏印、涂抹或错标,导致消费者对食品标签上的信息不能准确理解。这与我国的食品标签立法体系不完善、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司法制度不完善等不无关系。为能有效地利用和发挥食品标签的功能,确保食品安全,本文对其提出相关完善建议。本文除引言与结语外,主要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食品标签的一般理论。本部分主要介绍了食品标签的概念以及食品标签的标示内容。之后,从三个方面介绍了食品标签的功能,即标示食品安全性、彰显贸易地位、确保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第二部分阐释了我国食品标签制度及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本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食品标签制度的现状及局限性。首先是立法方面,本文在梳理我国食品标签立法现状的基础上,评析了我国食品标签制度的局限性。其次是行政执法方面,主要从行政执法体系上的龃龉和行政执法社会监管不完善等两个方面进行剖析。最后是司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我国食品标签纠纷司法裁判标准不明晰和我国食品标签司法程序运行困难。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国外食品标签制度的评介以及对我国的启示。本文选取欧盟、美国、日本的食品标签制度进行对比研究,借鉴相关经验并得到以下启示。食品标签法律体系和内容方面的启示:完善食品安全立法,提高食品标签标准水平;丰富食品标签内容,明确界定食品标签术语。食品标签行政执法方面的启示:监管模式由事后处罚为主过渡为预防为主;完善食品标签召回和信息发布制度。食品标签司法方面的启示:合理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探索集团诉讼的适用。第四部分为我国食品标签制度及其运行的完善建议。同样从立法、执法、司法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立法方面重点是完善食品标签规范体系和拓宽食品标签规制领域,行政执法方面,建立权责统一的执法体系和强化食品标签执法的社会监管机制,司法方面,应当明确司法裁判标准和完善食品标签救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