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肥在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作物品质等方面发挥着很大的功效。自我国耕地应用氮肥以来,确实取得了增产增收的效果,因而我国土壤对氮肥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在某些土壤上,氮肥的施用与农作物产量的变化几乎成正比。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投入到土壤中的氮素越来越多,过量的氮素还未来得及被农作物吸收利用,就因发生转化、转移等过程而损失掉,最为明显的是过量的硝态氮肥残留在土壤中,会通过淋溶、径流、反硝化等途径进入大气和水体,严重污染了土壤、大气、水体等环境。因此除了要合理施用氮肥外,控制尿素等铵态氮肥向硝态氮的转化,减少硝态氮在土壤中的残留成为减少氮肥损失和环境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本试验以此目的为主要出发点,研究土壤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与尿素共同施用后,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对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的影响,进而分析出土壤抑制剂在降低氮素损失和环境污染方面的作用。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土壤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脲酶抑制剂氢醌对施入到土壤中的尿素影响显著。与对照(只施加尿素)相比,土壤中铵态氮的含量下降明显,硝态氮含量也低于对照处理。在同一土壤湿度水平下,氢醌在土壤温度25度时的脲酶抑制效果要优于土壤温度15度和35度条件下的处理;在同一土壤温度水平下,氢醌在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60%时的脲酶抑制效果要优于40%和80%的田间持水量这两个土壤湿度处理。通过土壤脲酶抑制率也表明,氢醌在土壤温度25度,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60%这个条件下对脲酶的抑制效果比较理想。2不同土壤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硝化抑制剂双氰胺能够很好的抑制土壤硝化作用。与对照相比,双氰胺处理的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明显降低,铵态氮含量有所升高。在同一土壤湿度水平下,双氰胺在土壤温度15度时的硝化抑制效果要优于土壤温度25度和35度条件下的处理;在同一土壤温度水平下,双氰胺在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40%时硝化抑制效果较好,优于40%和80%的田间持水量这两个土壤湿度处理。通过土壤硝化抑制率也可看出,硝化抑制剂双氰胺随着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升高,硝化抑制效果减弱。3新型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是一种既实用又环保的硝化抑制剂。在不同土壤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对DMPP的研究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DMPP处理的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就低于对照处理。在同一土壤湿度水平,不同土壤温度条件下DMPP的硝化抑制效果强弱为C15℃>C25℃>C35℃;在同一土壤温度水平,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硝态氮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C40%<C60%<C80%。4腐植酸钾对土壤硝化作用影响的研究表明,施用浓度的大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随着土壤培养时间的延长,不同温度和湿度处理下,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都有所上升。腐植酸钾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对双氰胺和DMPP有不同的增效作用。5几种土壤抑制剂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综合比较之后发现,在不同的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处理下,对土壤脲酶水解和硝化作用的抑制方面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可见,土壤抑制剂的施用要以一定的土壤条件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