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女性“非虚构”创作特点研究——以《人民文学》2010年-2019年非虚构专栏作品为例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dat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以来,女性作家在“非虚构”写作中的创作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私小说创作形成鲜明对比,女性作家的创作空间有了很大提升。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非虚构创作的积极引导。非虚构写作提出行动、在场、关注现实等口号,这些口号指引着作家群体走出书斋,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非虚构写作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直至新世纪才在国内广泛传播开来。《人民文学》于2010年增设“非虚构”写作专栏,经过大力推广,诸多作家加入到这一创作的行列之中,其中女性作家的创作独树一帜。她们关注到很多过去极少被关注的现实生活,并未如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所宣称的那样,以解构男性话语体系为宗旨。她们将女性经验融于社会生活之中,在写作中与男性作家共同建构“非虚构”写作话语体系,以性别差异形成“非虚构”写作的互补之态,凸显自身的特质。
  以《人民文学》杂志的“非虚构”写作专栏作品为对象,本文将从性别学、社会学、心理学、叙事学等方面研究,探究“非虚构”写作与女性作家创作融合之后形成的独特效果。从纵向角度,形成女性作家的非虚构写作与现实主义私小说写作的比较。从横向角度,形成女性作家的非虚构写作与男性作家的非虚构写作的比较。以此分析女性作家在非虚构写作中的创作特点以及女性作家给非虚构写作带来的影响。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以女作家在“非虚构”写作中采取何种方式获取材料为研究点,分析女性作家在每种取材方式中的典型特征以及取材方式的特点。第二章分析女性作家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到的富有性别特质的内容,探讨女性作家的独特话题角度。第三章分析女性作家在使用这些材料时语言上的独特性:一方面分析具有女性特质的语言;另一方面分析非虚构作用下参与社会的女性语言系统。第四章反思女性作家“非虚构”写作的启示,一方面是“非虚构”写作对女性创作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女性创作对“非虚构”写作的影响。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非虚构”写作的倡导将帮助文学更加贴近生活。从女性文学的角度来看,“非虚构”写作为女性作家的创作提供了发展的契机,在“非虚构”写作中,女性作家建立了与男性话语体系并存的女性话语权,二者并驾齐驱,丰富了“非虚构”创作内容,女性作家以真实又感性的笔触展现了她们眼光下的广阔社会空间,并为“非虚构”写作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和方向。
其他文献
阿瑟·克拉克是20世纪著名的英国科幻作家,一生创作了百余部科幻作品,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他的科幻小说以精准的科学描写著称,大部分属于“硬科幻”风格,其中也蕴藉着浓厚的哲学思考,以探寻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克拉克的科幻小说处理过很多主题,但他偏爱描写外星文明,其中《童年的终结》《2001:太空漫游》《与罗摩相会》三部作品都是描写外星文明的杰作。本文选取这三部科幻小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学位
自先秦之后,很多文人多以“诗言志”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诗人言志,并不是以无力乏味的语言为主,而是寄托在具体的形象上。思妇诗是男性文人来书写闺中妇女的产物,由于政治的黑暗,游学的游子看到自己心心念念的仕途离自己越来越远,满腹牢骚的内心与向君王表达忠心的情绪错综交杂,在这种情况下,温柔贤良,痴情忠贞的思妇便成为了他们直抒胸臆的寄托。本文第一部分主要是梳理出《古诗十九首》中描写女性形象的诗,主要将诗中的女
历史人物是不断发展的,刘邦自汉到元已不是当初那个真实的人物了,在不同时代、不同题材中会有不同的侧重。而在元代戏曲登上顶峰,故而研究元代戏曲中的刘邦形象是很有价值的。前人关于刘邦形象、戏曲特点和其中人物形象都有研究,但就刘邦这一形象来说不够全面,本文采取文本细读的方式研究目前所存的所有与刘邦相关的戏曲,也分析相关存目力求还原一个真实的元代戏曲中刘邦形象。  分析现存的七部杂剧与两篇散曲可得出刘邦形象
学位
王安石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扮演着积极入世、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形象。自北上科考时起,他就志存高远、气宇轩昂,相应地,他的文学作品主题也多为关注民生、抒发政治理想,他也多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认为文学作品应该经世致用,有补于世。宏伟的蓝图、心系天下的豪情或许关乎志向,却难以关乎情意,于是在金陵,我们看到了王安石的另一面:诗意、雅趣、柔情。在他的作品中,金陵诗文也是极具独特性的一部分,尤其是金陵诗歌,无论是题
学位
明清《西游记》插图批评以《西游记》文本、插图及评点为文献支撑,以图像学和“图文互文”理论为根基,在西游学领域进行文学图像方面的研究。《西游记》从明代世德堂本开始,至清代《新说西游记插图》,九个主要版本的插图分别体现出不同程度的文学批评功能。以文学文本为根基,内部研究包括宗教批评及图题、像赞、评点批评。宗教批评表现为以“儒”、“道”证“佛”,通过人物的儒士化、道士化塑造等特征,证明《西游记》插图整体
自20世纪80年代任务型教学法产生以来,我国学者就开始不断研究如何将此教学法引入对外汉语的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在做中学” ,用具体的任务推动学习,注重输出、互动以及真实性。本文借助在明斯克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从事汉语教学的经历,尝试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开展初级汉语综合课的教学实验,设计满足学习者需求及符合当地特色的教学环节,实现全方位培养学习者听、说、读、写以及使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目的,提
《史记》是我国伟大的历史和文学著作。其研究代不乏人,成果丰硕。传统《史记》研究注重名物典章、考订校勘,而从美学的层面来对《史记》进行系统性研究,是一个仍可深化的视角。本文将拟从司马迁美学思想的来源基础、理论内涵等方面对司马迁美学思想作宏观把握与整体开掘,立足于《史记》具体篇章的文本分析讨论,回归文本,以发掘其深文微旨,探讨其文章之美。  司马迁美学思想的生成,离不开时代精神的指引。秦汉以来,昂扬开
学位
山东快书是山东地区的艺术瑰宝,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一直以来都有学者对山东快书进行研究,但是研究方向主要偏向于曲艺艺术方面,鲜有从语言学角度对山东快书唱词语言进行研究。本文以《中国传统山东快书大全》《山东快书幽默小段选》以及快书经典曲目的音像资料为研究对象,运用修辞学、音韵学、词汇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对山东快书的唱词进行研究。探寻山东快书唱词的艺术美和语言美,为快书新曲目的创作以及新途径的传播提供借鉴
学位
外交部例行记者会答记者问是“问—答”模式的双人会话,记者和发言人想要在会话中达到自己的意图,就需要选择恰当的语用策略。双方为了实现自己的会话意图而进行策略选择,这是一种博弈现象。本文旨在运用博弈思维,关注外交会话中记者和发言人互动博弈的过程,分析态度和内容层面双方语用策略的选择与选择最优性问题。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梳理了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研究所需理论,说明了语料来源、研究内容和意义。第二
学位
互联网范式不断迭代升级,社交媒体平台不断扩充更新,大众文化持续蓬勃发展。人们的交际方式在这一环境中也呈现出动态发展的样式,并产生了新的语言变体——网络语言。随着网民规模的扩大,大部分网络语言已逐渐褪去了陌生的外衣,但仍有一部分网络语言具有强烈的身份属性——偶像粉丝用语。偶像粉丝用语的流行使人们看到了其创作群体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本文旨在研究这一群体语言的同时,深挖背后反映的群体特征及其文化。  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