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相催化合成碳酸二苯酯研究-催化剂微波制备与表征

来源 :武汉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g_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酸二苯酯(DPC)是生产聚碳酸酯(PC)的主要原料。氧化羰基化一步合成DPC不仅简化了工艺操作流程,而且避免了使用剧毒的光气,对环境友好,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往文献和专利中大部分采用钯化合物的均相催化体系氧化羰基化合成DPC,但均相催化体系中催化剂与反应物系的分离困难,不仅产生大量的废液,而且还会污染产品,而采用非均相催化体系有可能从根本上克服上述问题。   基于本课题组非均相催化氧化羰基化合成DPC的前期研究工作,本文对催化剂制备及工艺条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催化剂活性,为非均相催化氧化合成DPC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基础实验参考数据。   首次将微波技术应用于非均相催化氧化羰基化合成DPC的研究。采用微波烧结法制备了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载体及其相应的Pd负载型非均相催化剂,并与常规制备方法进行了比较。运用X衍射仪,BET比表面仪和扫描电镜对载体及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间歇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氧气压力、一氧化碳压力、苯酚用量等因素对氧化羰基化合成DPC收率的影响。   XRD、SEM及BET的表征结果表明,微波烧结方法和常规方法均能得到钙钛矿晶相的载体,并能成功地将活性组分Pd2+负载于钙钛矿型载体上得到负载型催化剂,但不同方法制备的载体和催化剂有着不同的尺寸、形状及催化活性。比较而言,微波烧结法制备的钙钛矿载体,晶相较纯,晶粒相对较小,比表面积较大;微波烧结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活性组分分布以及较高的催化活性。   在微波法制备载体及其催化剂的过程中,考察了去离子水用量、微波烧结时间、微波加热介质、微波功率、载体性质、浸渍溶剂种类及其用量、溶液pH值等影响因素对载体及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的pH值条件下,钙钛矿型载体发生溶解,活性部位减少,催化活性降低,较高的pH值有利于提高催化活性;微波加热能明显影响升温速率,从而影响烧结制备时间;在较长的微波辐射下,活性离子由于熔入载体晶格而使催化活性降低;催化剂焙烧前使用适当溶剂浸渍可以明显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其中以二氯甲烷作溶剂较好。催化剂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在保持溶液pH=6条件下,Pd/La0.5Pb0.5MnO3经二氯甲烷溶剂浸渍后,用Fe2O3作加热介质经微波中等火力烧结12min。此时制备的催化剂在DPC合成实验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反应选择性,产品收率为6.6%,选择性为88.1%。   总之,相对于常规载体和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而言,微波烧结法操作简便、材料损耗少、效率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和能耗,同时制备的载体和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均匀的活性组分分布,相对较高的催化活性。
其他文献
  区域之间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是影响区域竞争合作态势的重要因素,也是产业地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多数学者认为,地区间的产业结构趋同会对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L-精氨酸(L-Arginine,L-Arg)也称精氨酸,是一种具有胍基的碱性氨基酸。它还是一种半必须氨基酸,机体能自身合成,但处于生长发育的儿童和在应急状态时,需要补充外源的L-Arg。L-Arg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及其恢复力的相关理论,以道路建设为切入点,借鉴社会经济连通性概念,以商洛市为例,从市域与乡村社区两个空间尺度,研究道路建设对欠发达山区社会-生态景观的
  国土开发强度是主体功能区规划中采用的关键性控制指标之一,以一个区域建设空间占该区域总面积的比例来表征。其中,建设空间包括城镇建设、独立工矿、农村居民点、交通、水
  作为一种重要的获取城市近景三维(3D)数据的技术手段,车载激光扫描系统(VLS)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法来获取街道两侧上的不同的物体的三维信息,可以为城市街道的规划与建设
GUCCI作为意大利目前最大的时装集团,现今的发展可谓是如日中天,它被上流社会贴上了高档、奢华、性感的标签,并因为这样的品牌风格闻名于世,成为时尚圈人人皆知的时装品牌。
干旱和盐碱化是人类面临的世界性问题,也是制约生物结皮中荒漠藻类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特别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缺乏,干旱和土壤盐碱化已成为该地区
  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强度干扰,大面积人工园林种植区景观结构趋于均质性,景观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仅从景观结构方面分析景观生态安全性,很难全面反映区域景观生态安全状
生物可降解材料近年来在骨骼缺损的修复中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生物可降解支架在植入人体后,随着新骨组织的生长,支架在水解的作用下不断降解,直到最后完全消失,避免了患者接受二
  在事故风险个案评价的基础上,尝试从风险受体角度出发,研究城市内部风险源最大可信事故发生时的最大影响半径,针对不同类型风险源的影响半径做空间分析,通过综合评价得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