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Microsatellite marker,也叫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对栉孔扇贝(♀)×虾夷扇贝(♂)的杂交F1及选育后的F2、F3代进行遗传分析。从60对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的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10对扩增条带清晰,丰富的微卫星引物对3个群体进行了扩增,共获得了6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了6.80条多态位点。10对微卫星引物的多态信息含量(PIC),范围在0.4729-0.8429之间。3个世代群体的平均杂合度观测值分别为0.6900、0.7025、0.6893,平均杂合度期望值分别为0.8315、0.7751、0.7379、在Hardy-Weinberg平衡条件下,进行了P检验,表明3个群体中有9个位点发生了显著偏离;对3个群体进行了配对的Fst值计算,发现3个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较弱。从变异贡献率来看,98.31%的变异来自个体之间,1.69%的变异来自群体之间。根据10个微卫星位点的PCR扩增结果,计算出杂交扇贝3个世代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和遗传距离,结果表明F1代和F3代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0859,遗传相似性最低为0.9176,F2代和F3代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288,遗传相似性最高为0.9716。遗传多样性指数表明随着选育世代的增加,遗传多样性呈下降趋势。
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技术对栉孔扇贝(♀)、虾夷扇贝(♂)以及其杂交子一代进行分析,筛选出9对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的引物对3个群体共90个个体进行了分析。9对引物共扩增出121条大小介于150-330bp之间的扩增条带,其中多态条带为107条,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11.89条多态标记。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2999、0.2189、0.334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是0.1964、0.1411、0.2189,栉孔扇贝与杂交子代的遗传距离是0.1074,虾夷扇贝与杂交子代的遗传距离是0.2287,聚类分析也显示了这一特点。
利用SRAP技术对栉孔扇贝(♀)、虾夷扇贝(♂)以及其杂交子第一代到第三代(F1、F2、F3)进行了遗传分析。从64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9对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的引物对5个群体共150个个体进行了分析。9对引物共扩增出121条大小介于150-330bp之间的扩增条带,其中多态条带为107条,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11.89条多态标记。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2999、0.2189、0.3343、0.3258、0.3175,Neis基因多样性也是杂交后代高于亲本。相邻世代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1和F2之间是0.0858,F2和F3之间是0.0094。世代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逐渐增加,栉孔扇贝与杂交后代的遗传距离分别是0.1118、0.0933、0.0991,虾夷扇贝与杂交后代的遗传距离分别是0.2322、0.2133、0.2229,聚类分析也显示了这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