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空型纳米微球(Nanosphere with inner empty,NIE)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内部空腔、大比表面积、高稳定性、低密度、良好的表面渗透性及高孔隙率等优势,在药物载体、催化、电极材料及电子元件、传感器、光电和磁性材料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截止目前为止,有关中空材料制备研究,特别是中空纳米材料的制备方面的研究报道还比较少,所使用的方法手段也较初级。同时当今先进的纳米功能材料除了在要求材料的形态更易塑造外,材料自身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以及由自身带来的功能特性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快速拓展纳米中空材料的制备途径以及开发出更多中空材料是当前中空纳米材料领域中两个主要的研究方向。对于中空材料来说,选择合适的前驱体合成稳定的中空纳米结构形态,同时兼顾良好的材料功能是材料设计和剪裁非常重要的策略。本文从以上研究意义与目的出发,在制备二氧化硅囊泡的前期工作基础之上,以氨水体系中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复配体系囊泡为软模板,通过采用水溶性酚醛树脂以及水溶性酚醛树脂与TEOS混合物为前驱体,合成酚醛树脂(RF)多层中空微球(第二章内容)及SiO2/C复合单层中空棱柱材料(第三章内容),并对所得合成产物进行了XRD、TEM、SEM、FTIR、BET、TGA等测试表征。为了进一步研究反应条件与产物的关系,我们还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分子配比、温度、时间以及搅拌速度等不同反应条件来进行材料的合成,研究了其结构、形貌及孔结构性能,得到了此类中空材料的一般生成规律及合成RF多层中空微球、SiO2/C单层中空微棱柱的最佳合成条件。并对RF多层中空微球及SiO2/C单层中空微棱柱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本研究所合成的RF中空微球为多层结构,可增加更多的高活性反应位点;周期性良好、球形度高、尺寸从纳米到微米范围内可控;不需要煅烧等高温后处理步骤,方法简便、安全系数高;所采用原料酚醛树脂在体内可降解为甲醇并排出,解决了前期研究SiO 2囊泡在载药中存在的体内残留SiO 2而形成结石的问题。本研究首次采用囊泡与SDS重结晶为二次模板的方法合成了不同形貌和尺寸的SiO2/C单层中空微棱柱,SiO2/C中空微柱机械性能好、负载率高、耐热耐腐蚀,在电池电极、催化、光电材料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