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的病毒性肝炎,该病的流行呈全球性,严重危害社会与公共卫生。确诊病人通常应用长效干扰素PEG-IFNα与利巴韦林联合疗法,但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某公司于2014年通过筛选100多种化合物成功研制出抗丙型肝炎特效药,并申请申报一类新化药(化药1.1类),其中药代动力学研究便是申报材料中规定的必要项目。动物药物动力学研究,又称临床前动力学研究,在阐明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消除的特征,发现药物在体内转运规律、药物疗效和毒性与药物浓度的关系、药物在体内蓄积部分和蓄积程度、提高生物利用度、指导新制剂设计和改造及发现结构与活性、结构与代谢消除速率的关系等方面有着突出贡献。进行系统全面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能够阐明其药效和毒理效应的机理和将来临床试验设计及首次用药提供参考和重要依据。本研究根据中国药典及食品药品监督局关于新药申报的要求,应用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建立颈静脉插管动物模型,胆管插管动物模型等,运用液相质谱联用技术从该新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组织分布及排泄试验三个方面,采集大鼠血浆、组织、粪便、尿液及胆汁进行血药浓度检测,主要结果如下:1.药代动力学试验:口服给药后丙肝新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SD大鼠口服生物利用度在34%左右,且剂量与暴露量间呈现出非线性关系,消除半衰期为2.08小时左右,丙肝新药的药代属性无明显性别差异;连续给药7天,在SD大鼠体内丙肝新药的暴露均无明显蓄积;2.组织分布试验:药物经胃肠道吸收,经肝肾代谢,在大部分组织中清除较快,利于其在体内消除,通过血脑屏障能力弱,提示该化合物的蓄积倾向较小;3.排泄试验:丙肝新药主要以原型药的形式通过粪便排出体外。试验结论:在丙肝新药的临床前研究中,选用SD大鼠所得到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资料,用于预测丙肝新药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为其临床试验的试验设计和首次临床用药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