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长河,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质却是一部男性标榜史,女性作为一个沉默的性别群体在强大的男性话语权的压迫下是没有言语权的,仅仅作为男性的附庸物而存在。“五四”的一声春雷,震响了古老的中华大地,发现了“人”,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女性的发现”,“女人”开始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甚至对整个革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量的群体被推上历史舞台。迎着“五四”的晨光,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女性文学的第一批女性作家开始陆续浮出历史地表,而文学便成为了她们进行自我表达的最为恰当也最为重要的表达方式,中国女性从此结束了被描述、被书写的无字碑历史,开创了属于自己的言论空间,为整个中国女性文学乃至整个现代文学迈出了具有开拓性的第一步。与此同时,在当时社会上有着极大影响的副刊之一——《晨报副刊》,不仅亲眼目睹着轰轰烈烈的“五四”革命浪潮,也真切地感受着“五四”女性文学的发展,对女性作家群的崛起和发展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培养,提携了不少知名的女性作家,并为她们进行自我抒写和自我价值的认识不断开拓提供宽广的空间和平台。因此,本文则选取《晨报副刊》中所刊载的“五四”时期女性作家的作品及相关文本为研究对象,从现代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这些女作家的创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阐述,试图从“五四”女性文学在五四时期作为一个起点性的意义出发,力图从《晨报副刊》这个历史视域中展现出“五四”女作家们作为一个群体在文学题材的开拓创作实绩透视出五四女作家们由稚嫩的“女儿”性逐步走向成熟“女人”的主体意识成长历程。借助《晨报副刊》这个历史侧面,目的是由小窥大“借一斑略知全豹”,探究在《晨报副刊》这个视窗中“五四”女作家们的创作在现代女性文学乃至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做出的开创性的历史意义,希图由此牵引出整个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乃至整个现代文学呈现的基本面貌,也为研究现代女性文学和“五四”新文学提供一个新的契机和横向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