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拟通过观察浅刺配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如何在皮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辨证立法选方施术,在总结该病目前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针灸方案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做进一步的探索和改善。
方法:共治疗64例,将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受试者按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针灸组和药物组,每组各32例。针灸组采用针刺配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取穴以远端取穴与局部取穴相结合,远端采用患侧肝经原穴太冲配胆经络穴光明,太冲穴要求有较强的针感,光明穴的针感要求弱于太冲穴;局部用浅刺针法进行围刺并通电30min,出针后在局部用壮医药线进行点灸,根据病变范围大小采用梅花穴或莲花穴,以轻刺激为主。药物组予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对症治疗,疼痛发作时每次服25mg,每天3次。若未见不良反应,疼痛未明显减轻者,可逐渐增至每日125~150mg;疼痛减轻或出现胃肠道反应时改服甲钴胺胶囊,每次0.5mg,每天3次。针灸组以7天为一个疗程(周日休息),共治疗四个疗程,药物组治疗28天。治疗前、疗程结束当日和疗程结束后3个月分别进行评分测量,疼痛疗效采用VAS评分法、并结合每周疼痛发作次数综合评定,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心理健康状态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价。
结果:经四个疗程治疗后,针灸组有2例因夜间疼痛服用止痛药未完成规定疗程1/2而剔除,纳入分析30例;药物组有3例因胃肠道反应明显要求退出而剔除,纳入分析29例。(1)止痛疗效方面,针灸组痊愈8例,明显好转12例,好转7例,无效3例,愈显率66.67%,总有效率为90.00%;药物组痊愈1例,明显好转3例,好转16例,无效9例,愈显率13.79%,总有效率为68.97%。针灸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高于药物组。于3个月后针灸组与药物组VAS评分相比,P<0.05,针灸组的复发率低于药物组。(2)睡眠质量方面,针灸组与治疗前相比(P<0.01),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与药物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灸组与药物组患者的睡眠质量都有改善,针灸组的疗效优于药物组。(3)心理健康状态方面,针灸组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1),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与药物组相比(P<0.01),针灸对患者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有显著疗效,且优于药物组。(4)安全性方面,针灸组未出现因针刺、药线点灸治疗产生的如晕针、感染、晕灸、及头晕、胸闷等不良反应,药物组有6例出现胃肠道反应,4例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纳差。2例在服用2疗程后出现腹痛、头晕、恶心,其中1例出现呕吐,所有病例都未出现胃溃疡及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针灸组的安全性较药物组高。
结论:浅刺配合壮医药线点灸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近期止痛效果优于口服止痛药物组,且疗效稳定,复发率低;浅刺配合壮医药线点灸组对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态优于口服药物组。因此,本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安全、疗效持久、无副作用的优点,适合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