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碳钢热轧板表面氧化皮显微结构分析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y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普碳钢热轧板表面氧化皮的显微结构对酸洗效果的影响。人们对于氧化皮的研究已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而对于实际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氧化皮的相关文献较少,本论文旨在通过金相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X射线衍射观察、原子力显微镜观察、EBSD技术观察、酸洗试验及结合力试验,分析研究热轧板在不同冷却速率下表面氧化皮的微观结构,氧化皮的相组成,各相的成分比例及分布形态;对热轧板上生成不同结构的氧化皮的原因做出相应解释;探讨冷却速率对氧化皮性能的影响,从而了解氧化皮难酸洗的原因,提出改善氧化皮性能的主要方法,从而对普碳钢的实际生产加工过程给予指导。 经过研究发现: 宝钢热轧板表面形成的氧化皮厚度约为7~8μm,它的结构主要是Fe3O4、少量FeO和游离Fe的混合物,并且游离的α-Fe在原FeO的晶界富集。热轧板表面最初生成的FeO在570℃以下和足够缓慢的冷却条件下会发生分解反应,温度越低,分解的可能性就越小;当冷却速度足够快时,FeO可以保留至室温。 比较多种表征氧化皮显微结构的分析方法,EBSD技术能够表征氧化皮的相分布、晶粒大小,因此它是最佳分析手段。 氧化皮的晶粒度、相组成和晶界特性均会对酸洗时间产生影响。晶粒大、单一的FeO和高能随机晶界比例高的氧化皮易于酸洗;在相组成相同的情况下,与基体结合力较差的氧化皮,所需酸洗干净的时间相应减少。 酸洗条件不同,将氧化皮洗净的时间不同。试验表明,当盐酸和水的体积比为1:1,酸洗温度为60℃时,酸洗时间短。 通过研究氧化皮的厚度、相组成、晶粒度等对酸洗效果的影响,对梅山钢铁厂热轧板的生产工艺进行了调整,使钢板氧化皮的酸洗速度显著提高,最终取得了满意效果。
其他文献
焊接过程是一个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焊接过程的状态与许多参数有关。不同工艺下的焊接质量的好坏,肯定会反映在与焊接过程本身固有的焊接工艺参数上,如焊接电压,焊接电流,熔
淡水资源短缺已是世界性问题,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属贫水国.对于沿海城市,海水直接利用能够缓解淡水紧缺的局面.随着城市的发展,冲厕用水量越来越大,其水质又
该文郑重研究了遗传算法作为一种强有力有搜索寻优工具有给水管网管径组合优化设计中的应用.遗传算法具有思路简单、适用广泛、全局寻优能力强等特点,目前在各个研究领域日益
该论文利用水动力学原理和传质理论,在模型氧化沟基础上,对各种导流板设置方式进行了大量的流速分布和充氧性能试验,比较系统地研究了设置各种导流板后,改善氧化沟水力性能及
该论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三有机锡的精细形态与其吸附行为和生物可利用性》,选择用途广泛、对环境造成影响最大的三丁基锡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精细形态及不同自然
该文对大连近海海域大气气溶胶特征进行了研究;该研究利用大连石槽海洋大气观测站采集的气溶胶样品,选用灵敏主高、准确度好的重量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离子色谱法测定样
该文在总结以往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中国国情的ASPS-CO模型,并开发了相应的ASPS-CO模拟系统.ASPS-CO模拟系统是基于WINDOWS操作平台,应用MATLAB数学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