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染色体结构异常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j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伴染色体结构异常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584例有可分析细胞遗传学资料的MDS患者,对其中有染色体结构异常患者按WHO标准重新进行诊断分型,对这些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MDS患者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率为7.4%,常见染色体结构异常有i(17)(q10)、t(1;3)(p36;q21)、der(1;7)(q10;p10)和der(22),另13例患者的染色体结构异常迄今尚无文献报道。2.i(17)(q10)患者表现中、重度贫血,骨髓易见粒系核左移,少颗粒,假Pelger-H(u|¨)et异常及淋巴样小巨核,多为单纯核型异常,预后差。3.t(1;3)(p36;q21)患者表现大细胞性贫血,骨髓可见粒系成熟障碍,单核细胞比例高,巨核系病态增生,以MEL1s基因表达为主或仅表达MEL1s。4.der(1;7)(q10;p10)患者多以感染起病,大细胞或正细胞性贫血,骨髓三系病态造血,中位生存期短。5.der(22)患者表现贫血,血小板不低,骨髓可见粒系少颗粒,假Pelger-H(u|¨)et异常及单元核、双元核巨核细胞,伴累及22q11的易位。【结论】伴i(17)(q10)、t(1;3)(p36;q21)和der(1;7)(q10;p10)的MDS可能为独立的临床病理遗传学病种,而der(22)尚有待更多的病例进一步证实。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的创新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离开根基就不稳固。传统与创新是一对手足,只有把两者科学、合理地加以契合,才能发挥出更大的效能。  【关键词】传统 创新 契合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懈发展的源泉,其显著特点之一就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创新成为实现中国梦强劲的推动力。创新之于院校教育固然重要,但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传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传统教学有着悠久历史,其教学手段同样发挥着巨大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在企业发展中外事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直接关系到企业海外经营效果,而且在新形势下,国际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外事管理工作也必须要不断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进步,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也在不断进步,创新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成为顺应时代潮流、让国有企业可以一直保持活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趋势.然而在当前的经济形
我国行政管理岗位经常出现工作混乱,各部门工作人员责任不清,并缺乏专业性和相关的技术知识,导致行政管理岗位工作效率低下.因此,相关学者提出了“知能愿”模型来为行政管理
当前,地方高校要想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得到发展,关键还取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只有积极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