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罕山次生林区是内蒙古东部半干旱区森林集中分布区,是草原、落叶阔叶林和寒温带针叶林的重要生态交错区,在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近年来干旱导致罕山次生林开始出现大面积森林死亡现象。因此,森林死亡后的植被变化及林木更新的补充对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森林大面积死亡后能否快速实现天然更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则成为该地区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半干旱区罕山次生林区内森林死亡高发的山杨林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区内(罕山次生林区内的东部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部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西部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山杨轻度死亡样地、中度死亡样地和重度死亡样地开展试验,运用排序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等方法对大兴安岭南段山杨死亡后影响林下植被分布和山杨更新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罕山次生林区山杨死亡后林下共记录到83种植物,青山保护区共记录到27种植物。中部罕山保护区共记录到31种植物。西部赛罕乌拉保护区63种植物。罕山次生林区由东至西物种数逐渐增多。各地区均为轻度死亡样地中物种数最多,中度死亡样地和重度死亡样地相对较少。(2)降水梯度上,环境因子海拔、年累积降水量、年均温度是影响罕山次生林区由东至西物种分布差异的主要因子(P<0.05)。在死亡梯度上,林分因子枯落物厚度、郁闭度、林分密度是影响物种分布的主要因子(P<0.05)。(3)3个地区的山杨均以萌蘖更新为主,青山保护区山杨平均更新密度最大(9065.74株/hm2),是赛罕乌拉保护区(3533.33株/hm2)的2.57倍,是罕山保护区1377.78株/hm2)的6.58倍。在死亡梯度上,青山保护区中度死亡样地山杨更新密度最大,为13675.00株/hm2,是重度和轻度死亡样地的1.69倍和2.52倍。罕山保护区不同死亡样地间山杨更新密度无显著差异。赛罕乌拉保护区山杨更新密度呈现出重度死亡样地(7308.33株/hm2)>中度死亡样地(2866.67株/hm2)>轻度死亡样地(425.00株/hm2)的趋势。(4)青山保护区中度死亡样地和轻度死亡样地山杨更新集中分布在树高200cm以下,分别占样地内总个体数的86.13%和84.73%;罕山保护区中度死亡样地集中分布在50cm-200cm范围内,占样地内总个体数的83.14%;轻度死亡样地和重度死亡样地集中分布在200cm以下。赛罕乌拉保护区中度死亡样地和重度死亡样地集中分布在200cm以上。(5)青山保护区重度死亡样地、中度死亡样地及轻度死亡样地山杨更新密度集中分布在胸径(基径)0-1cm范围内,且分别占样地总更新密度的87.19%、78.92%和73.13%。罕山保护区不同胸径范围内山杨更新密度波动较大,中度死亡样地集中分布在1-2cm范围内,且占样地胸径分布总密度的34.86%,重度死亡样地与轻度死亡样地集中分布在0-1cm范围内,分别为683.33株/hm2和491.67株/hm2。赛罕乌拉不同死亡样地中山杨更新密度随着胸径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重度死亡样地>中度死亡样地>轻度死亡样地;重度死亡样地集中分布在1-4cm范围内,且占样地总更新密度的66.67%;中度死亡样地集中分布在1-2cm范围内。轻度死亡样地更新密度整体较小,且波动不大。(6)罕山次生林区由东至西,年均温度和海拔对山杨更新密度有显著影响(P<0.05),年累计降水量未达到显著水平。死亡梯度上林分郁闭度、林分密度及枯落物厚度对山杨更新有显著影响(P<0.05)。(7)青山保护区和罕山保护区的样地幼苗枯梢率较大,其平均值分别为53.6%和55.4%。赛罕乌拉保护区轻度死亡样地幼苗枯梢率相对较大(26.11%),重度死亡样地中幼苗死亡率最高(63.89%)。(8)在降水梯度上青山保护区和罕山保护区幼苗平均枯梢率相差不大,分别为53.6%和55.4%,是赛罕乌拉的5.46倍和5.65倍。青山保护区幼苗平均死亡率最大,为34.11%,分别是赛罕乌拉保护区和罕山保护区的1.18倍和9.48倍。赛罕乌拉保护区幼树平均枯梢率和死亡率相对较小,仅为0.74%和4.22%。在死亡梯度上,青山保护区轻度死亡样地幼苗枯梢率和死亡率均大于其他两者。罕山保护区幼苗枯梢率、幼树死亡率和幼树枯梢率整体较大,赛罕乌拉保护区轻度死亡样地幼苗枯梢率较大(26.11%)。幼苗死亡率和幼树死亡率沿死亡梯度逐渐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