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中西部环境规制的出口贸易效应比较——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8280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几年来我国出口贸易的飞速扩张造就了巨额贸易顺差,然而,由出口贸易所引致的大规模经济增长无疑对我国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负面影响。高污染、高消耗的污染密集型产品在出口商品结构中仍然占有较高比重,政府开始通过实行一系列的环境规制政策来抑制出口贸易负外部性,逐渐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努力健全排污许可证制度、可交易许可证、押金返还等政策,并逐步推广资源环保协议、环境认证以及环境税。同时,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和人均收入不断提高,居民环境保护偏好日益强烈,从而进行积极、合理的环境规制迫在眉睫。但是,由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不同地区环境规制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必然导致不同地区环境规制的变动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存在差异。鉴于此,认真研究我国东中西部环境规制的出口贸易效应对于促进我国各地区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至为重要。   本文在综述国内外有关环境规制对外贸易效应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出口贸易和环境规制现状,利用东中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来衡量我国不同地区的环境规制严格程度,建立固定效应可变系数面板实证模型,进行协整检验分析,并对环境规制和出口贸易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在短期和长期内,环境规制和出口贸易都互为因果关系;增加废水治理投资和废气治理投资有利于东中西部绝大多数省份出口贸易的发展,而增加固体废弃物治理投资尽管对大部分省份的出口贸易有负面影响,但是这种影响甚微。   实证分析结论显示,我国现有较宽松的环境规制水平在短期内有利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但是,在长期内不利于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最后,笔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并结合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就如何实现环境规制和出口贸易长期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高技术产业早已成为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重要阵地及各国综合国力较量的制
县域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大系统中处于基本层次,是国民经济的区域基础和基本支柱。目前,全国县域经济总量占到全国经济总量的5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先后引入QFII和QDII对资本市场进行有步骤、有条件、有限制的逐步对外开放,使得我国资本市场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股市也得到了很大程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发展经济学、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都力图从自身的角度去解答。贫困是一种综合症,造成的原因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既源于自然也来自社会。